基于案例的管理思維訓練
基于案例的管理思維訓練
《團隊打造》
--基于案例的管理思維訓練
講師-劉文鵬
課程背景:
搭建一支高效的團隊是每一位管理者面臨的挑戰。
管理者的行為會時刻影響著身邊的人,尤其是管理者的行為改變,最終會帶來團隊甚至是組織的改變。
本次培訓將管理知識轉化為管理技能的訓練課程,重點是針對具體的管理問題結合實際業務場景以案例的形式展現,帶來學員的思考與辯論,進而理解管理執行的理念與行為。用案例檢驗管理行為,給學員打開一扇新的窗戶,重新梳理和辨識日常的管理。
管理實踐復盤,是將過去做過的管理事件重新過一遍,總結經驗教訓,把事情琢磨透,完成自我反饋、集體自我反饋,然后將得到的方法投入到未來的事情中,不斷回顧,反思,探究,改進。
適合對象:基層主管,中層經理級,高級經理和管理執行層等各級管理者
課時安排:2天(12小時)
課堂形式:學員分組,4-6組,
課程特色:
結合工作實際的方法和步驟來闡述工作中的改進;將知識進行模塊化,讓學員更容易吸收理解;管理工具和方法,可以拿來即用;案例呈現和研討的形式讓現場學員參與度高,通過管理問題的思辨加深對管理的認知。
講師特色:
實戰型培訓講師,通過過往實地考察和咨詢,積累的大量的管理案例,通過解析案例情境,引導學員思維。授課風格幽默,讓學員在愉悅的心情中領會課程要點。
管理案例要點貼近工作實際(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不務虛。
在潛移默化中改善管理理念,在實踐案例中體會工作方法并實踐落。
━━━━━━━━━━━━━━━━━━━━━━━━━━━━━━━━━━━
課程大綱:
第一節 管理思維
強化管理,從思維改變來切入,管理思維是一切管理行為的前提,管理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如何建立管理意識,形成結構化理性思考和管理改進,更為重要。
從管理者的職責談起…
管理的意義
管理著的工作職能
管理者的行為指南
管理者的角色認知與角色擔當,是管理技能的基礎,很多管理問題的根源,是角色錯位導致的,扮演好管理者角色,承擔管理職責,調整積極心態,是管理之本。
情境案例討論:《剛升職的銷售精英小李》,《流水的兵》
第二節 自我領導和直接領導
人的職業角色發生變化之后,視角發生改變,人才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自我領導力:行為,思維,領導者的自我修煉;
直接領導力:人治,認同,情境領導的匹配度;
微案例討論:<特殊的銷售團隊>,<張經理的晉升困惑>,《李經理晉升半年后的感悟》;
第三節 情境領導
團隊發展過程中處于不同的階段,人員也是如此,領導行為需要適時的去匹配。領導應該根據下屬能力和意愿表現的不同,工作任務和工作環境的不同,靈活的運用不同的領導風格
員工不作為的原因分析與對策:不愿做,不敢做,不肯做,不會做;
領導模式:領導行為的支持度與指揮度
工作準備度:工作的意愿度與工作能力度
兩個維度是任務行為和關系行為,組合成四種領導風格:
告知(高任務低關系):領導者界定角色,明確告訴下屬具體干什么。
教練(高任務高關系):領導者同時提供指示性行為與支持性行為。
參與(低任務高關系):共同決策,領導者提供便利條件與溝通渠道。
授權(低任務低關系):領導者提供極少的指示性行為或支持性行為。
下屬的成熟度:個體能夠并愿意完成某項具體任務的程度,分為四個階段:
R1:下屬對于承擔某種工作任務既無能力又不情愿。
R2:下屬缺乏能力,但卻愿意從事必要的工作任務。
R3:下屬有能力卻不愿意干領導者希望他們做的工作。
R4:下屬既有能力又愿意干領導者希;你望他們做的工作。
微案例討論:<任務委派的思考>,<張經理:你了解我嗎?>;
第四節 管控 結果導向VS過程管理
群體惰性,是團隊懈怠和松散的自然狀態;員工的執行力是檢查出來的:自動自發的工作意識不是所有員工都擁有;管理者對任務下達后的無視有可能降低員工的自律性、導致員工自我放縱;而管控過度,又會限制下屬的自由發揮,甚至引起反感。
管理微案例:<自認有功>,《花卉市場的調研》《職場組織紀律性真的重要嗎?》《結果導向引發的員工離職》《趙經理對PDCA的重新思考》
組織的高效率,在于通過秩序獲得的效率,而約束是秩序的前提,流程和組織績效的核心在于每個節點的控制,管理者執行的效率在于約束力。
第五節:管理復盤
管理復盤不是模式和體系,只是一種基于反思和改進的管理工具,企業導入管理復盤,必須要能夠融入到日常工作管理的細節中去,實現工作的迭代提升。
事情做完了,并不意味著管理結束了,反思與改進的迭代管理;
AAR(行動后反思):現場管理的工作改善實踐方法;
管理復盤的步驟:不等于總結,總結是靜止跳躍的,復盤是動態連續的;
管理微案例:<新實習生失誤的處罰>, <該獎還是該罰>,《趙經理再次學習團隊激勵》。
課程總結與提升:領導上下管人,流程橫向管事。口述案例:如何處理銷售一哥?
- 上一個:管理思維進化(2天)
- 下一個:管理思維進化-面向團隊主管的管理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