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建設
【課程對象】銀行中、高層管理人員等
【課程時間】6小時
【課程大綱】
一、 商業銀行金融消保工作面臨的形勢與要求
1、維權多元
(1)維權意識的覺醒
(2)維權手段的多樣
(3)維權途徑的多元
·?案例:一籃雞蛋引發的血案
2、監管趨嚴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
(2)雙監管
(3)雙罰制
·?案例:近年監管重大處罰事項分析
3、競爭激化
(1)銀行業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導致惡性競爭
(2)銀行業考核強化導致消費者權益的侵害
(3)銀行業改革創新導致消費者權益一定程度上的侵害
·?案例:客戶投訴之“我覺得你在捆綁銷售”
二、 商業銀行消保體制建設
1、金融機構承擔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主體責任
2、建立健全消保工作管理架構
(1)納入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和經營發展戰略
(2)總分支組織架構設計
(3)“兩會一層”及各部門消保工作職責(案例)
3、消保工作制度建設和執行
(1)總分行規范化制度設計
(2)前中后工作流程設計(案例)
(3)持續自查整改
三、商業銀行消保機制建設
1、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機制
(1)消保審查的主要對象
①新產品/服務設計方案(結構、模式)(案例)
②新制度、新流程、新政策或調整版(案例)
③定價管理(案例)
④協議文本(案例)
⑤營銷廣告、宣傳文案等(案例)
⑥短信、公告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各類材料(案例)
⑦內控管理、內部分工(案例)
⑧第三方合作(案例)
(2)消保審查的主要方法
①合法性審查(案例)
②合規性審查(案例)
③合約性審查(案例)
④合理性審查(案例)
⑤公平性審查(案例)
⑥序時性審查(案例)
⑦行業對比性審查(案例)
⑧商業慣例性審查(案例)
2、消費者權益保護信息披露機制
(1)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原則(案例)
(2)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披露產品和服務關鍵信息
(3)向公眾披露本行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3、消費者適當性管理機制
(1)產品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分級、動態管理(案例)
(2)消費者風險認知、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案例)
(3)“適當性”不以紙面資料作為唯一判斷依據
·?案例:誰該為投資虧損買單?
4、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機制
(1)記錄:關鍵環節可回溯
(2)保存:重要信息可查詢
(3)追責:問題責任可確認
·?案例:客戶經理逃避雙錄的“小妙招”
5、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機制
(1)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分級授權審批和內部控制措施(案例)
(2)消費者個人信息全流程分級分類管控:權責對應、最小必要原則(案例)
(3)?外部合作方行為和權限管理
6、合作機構名單管理機制
(1)合作機構準入和退出標準
(2)合作機構的持續管理
(3)雙方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分配(案例)
7、投訴處理工作機制
(1)暢通投訴渠道(案例)
(2)規范投訴處理流程(案例)
(3)加強投訴統計分析
8、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配套機制
(1)積極主動協商(案例)
(2)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
(3)正面面對,化解糾紛
9、消費者權益保護內部培訓機制
(1)強化意識(案例)
(2)補充知識(案例)
(3)提升技能(案例)
10、消費者權益保護內部考核機制
(1)納入綜合績效考核體系(案例)
(2)合理、細化分配權重
(3)納入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和問責體系(案例)
11、消費者權益保護內部審計機制
(1)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審計方案
(2)納入年度審計
(3)定期全面覆蓋(案例)
- 上一個:持續成長的必要手段——復盤思維
- 下一個:新入職員工導師實戰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