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領導力與組織心智提升
課程背景:
1、后工業時代的組織競爭表現出更加活躍的變革形態;
2、組織心智、團隊心力、企業創新力正在成為核心競爭力因素;
3、管理對象與團隊成員的思維與能力進化與傳統管理方式形成沖突;
4、組織與個體的關系從簡單的雇傭走向彼此合作及相互成就;
課程收益:
????1、了解并掌握卓越領導者的工作意識、基礎原理及核心方法;
2、提升領導力實現的多元化思維及實踐化路徑;
3、幫助企業組織中管理者實現價值最大化、前瞻化與復制化;
4、有效降低管理工作成本,從長遠角度減輕管理者重復行為壓力,實現提升管理效能、提高下屬績效的目標。
課程綱要:
一、關于背景和認知的對話
1、組織發展變革的社會化背景
2、電力企業的戰略創新、生產進化與管理現狀之間的融合與沖突
3、對于管理本質的基礎認知:通過強弱的博弈最終實現 “影響”與“控制”
二、關于賦能:何為賦能?因何賦能?賦何能?如何賦能?
1、通過便利的工具、高效的學習、具體的方法、開放的文化讓每一個個體將領導、專家或優秀成員的知識和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進而轉化為績效行為,提升組織績效表現;
賦能的類別:技能復制(表層路徑賦能)、目標驅動(核心驅動賦能)與心智成長(底層路徑賦能)
2、個體素能模型與未來比例趨勢
3、充分了解與理解衍生能力與基礎能力
三、跨維之道:升維思考、降維執行,認知系統化、決策前瞻性、思維模型化;
四、管理之“法”:——領導力的四個價值層次
1、擴大組織的直接成果——透過管理、激勵與賦能實現規模、績效、成本等剛性可見模塊的改善
2、強化組織存在的意義——使命、愿景、價值觀、團隊文化等軟性模塊
3、提前應對可能的問題——前瞻思維與科學決策
4、培養明天所需的人才——人才發展與組織經驗萃取
五、賦能的前提:
1、團隊成員的認知層次策略及成長需求邏輯;
利用認知偏差效應(鄧寧克魯格曲線)進行賦能效率提升
2、領導者的元認知提升與心智資本建構
3、科學的績效管理與組織經驗萃取
六、賦能的方法與路徑:
1、傳統型賦能、指導式賦能、授權式賦能、教練式賦能的區別與應用情境
2、操作性任務、人際性任務、思維性任務的賦能方法
3、成為成就他人的領導者:符合人類心理與成長原理的賦能型成長路徑
七、心力紅利:企業需求、個體能力與組織心智
1、零基礎走近心智:心智自檢問題
同樣的事情和結果,我們是不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和情緒?
同樣的信息和資源,我們是不是會做出不同的決策和行動?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個體的差異?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影響結果?是什么在決定思維?
如果學習僅僅停留于表層行為層面,會有什么問題?
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每一個人、組織甚至民族、國家理性內在不同的主要因素。
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往往有不同的思維模式,產生不同的思考結果并作出完全不同的決策
2、個人心智、組織心智與社會心智各自的作用與影響
2.1 個人心智主要影響自我體驗及親密關系;
2.2 企業家或管理者的個人心智會影響組織心智,并在管理過程中持續作用于組織;
2.3 組織心智直接決定和持續影響組織戰斗力,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2.4 社會心智是最為復雜和龐大的體系,以社會行為和文化形態反映出來;
2.5 所有心智都是不健全的,需要不斷完善和持續成長的。
3、心智的緣起與基本定義
3.1心智的概念源于認知心理學研究
3.2心智模式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個情況、一個活動或一個概念的看法和視角,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它影響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我們的行為方式?!兜?項修煉》作者?彼得·圣吉
3.3心智模式為我們提供了觀察世界的認知框架,是一種思維定勢,它如同一個“過濾鏡”,會影響你我所“看見”的事物。
3.4心智模式是一種客觀的心理存在,它影響著人們觀察,思考,決策和行動。每個人按照既有的心智模式去看待事物,沿著這樣的思路很可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
3.5 心智模式的路徑主要有:形成、強化、改善
3.5.1“見-解-思-行”的循環(簡稱OADI循環)
3.5.2 冰山理論與反省思維
4、心智的基礎特點:
? 每個個體和群體都具有心智模式,具有普遍性;
? 心智模式存在于潛意識中,是一張隱藏的心靈地圖,極少有人能意識到它的存在;
? 過去的體驗、經歷,受到的教育和社會環境,這些來源決定了心智模式;
? 一部分根深蒂固的個人心智模式起源于我們的童年、組織心智模式源于我們的基因;
? 心智模式讓我們將自己的假設和推論視為事實,你看到、聽到的、想到的其實都是你以為的,但必須深刻的認識到假設不等于事實;
? 心智模式決定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和做出相關結論,并指導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并不斷強化。在組織心智中你可以從部門壁壘的起源與強化現象來嘗試進行解析;
? 任何心智模式都是不完整的,需要持續完善和優化;
? 心智模式會比其有用性和現實性更加長壽;
? 心智是可以嘗試量化、模型化和被評估的,是可以通過一些科學、顯性的方法來改善;
三、個人心智與組織心智模塊
1、個人成就關鍵因素模型
2、個人心智改善的具體做法:
1.自我覺察(一日三?。?/p>
2.開放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三人行必有我師)
3.改變環境(孟母三遷)
4.反復練習(學習專業資訊,練習建立系統模型并有意識進行覺察、反思、實踐、比對)
4、組織成就與競爭力關鍵影響因素模型
???4.1基因特質(相對靜態):行業屬性、組織結構、領導者特質、團隊文化
???4.2內部能力(相對動態):組織心智、營銷能力、通用管理能力、核心人才復制能力
???4.3外部因素(絕對動態):技術趨勢、政治因素、競爭格局、公共資源
???5、新時期背景下的組織心智認知及優化步驟“
5.1用組織心智能力來抵御個體能力風險;
5.2企業組織實現突破,通過重塑心智模式,這比直接干預行為改變效率要高;
5.3為什么需要重塑心智模式,是因為組織面臨強個體、不確定性和新進化狀態;
5.4進行心智模式學習,轉變員工心智模式可以全面穩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5.5組織心智優化的工作模型及內核邏輯:
5.1覺察——培育開放的領導
5.2學習——開展多元的學習
5.3檢驗——促進創新的實踐
5.4改善——建立開放的機制
5.5植入——形成靈活的文化
四、組織心智優化實踐模塊
1、管理團隊心智與組織心智的相對關系:
1.1管理者個體心智模式,由于個人的文化層次、認知水平、個性心理及社會經歷的不同,具有復雜的特性;
1.2管理團體的心智模式,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和組織文化背景下,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同時也存在差異;
1.3管理者個體不斷發現并認識到自身不良心智模式,是提高與組織心智的重要前提;
2、管理者個體的常見不良心智模式:
2.1管即官,我說了他就應該聽,最起碼不應當面頂撞。
2.2這事有風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穩定平安最要緊。
2.3有才難用不如不用。
2.4你好我好大家好,爭來爭去傷和氣。
2.5年輕人懂得什么,紙上談兵。
3、管理團隊的常見不良心智模式:
3.1把管理群體所作出的假設合理化,當遇到與已有的假設沖突的意見時,總是有限維護這種假設;
3.2對獨出心裁或懷疑群體觀點的人,群體往往在心理上排斥并對他施加壓力;
3.3由于管理團體過去形成的某種氛圍,那些持有懷疑或不同看法的人,為了盡力避免與群體觀點的不一致,往往保持沉默,或者有意減少自己與群體觀點的分歧;
3.4好象存在一種無疑義錯覺,如果某個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認為他表示贊同,缺席者也就被看成是贊成的。
四、有效的組織心智優化工作法:
4.1建立并形成自省與反思的機制、習慣與文化
4.2破除學習誤區,建立合理的學習體系,打造學習型組織
4.3打破崗位固化,營造與合理更換新環境,促進換位思維的發生
4.4應用情景規劃,進行動態任務模擬,提供升維思考任務
4.5管理者學習并常態應用深度會談和相互探尋工作方法
4.5.1 “深度會談“不是探究真相,而是建立共同意義。需要摒棄成見,悉心傾聽。
4.5.2深度會談是改善心智模式的核心方法之一,也是激發集體智慧的重要手段。
4.5.3“相互探詢”的工作方法與實踐準則
4.6充分共識,全員持續“修煉”。
不斷通過新視角去獲得和解讀新資料,而新資料是生成新的心智模式的必備原材料。
改善心智模式的各種方法從本質上講都是自我持續“修煉”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而且學習也貫穿于改善心智模式的全過程之中,并相互作用。
- 上一個:組織行為學與多元領導力
- 下一個:心智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