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全面認識精益生產
課程背景:
在競爭激烈、經濟下行、市場低迷的今天,原材料、人員、基本設施等成本呈現上升趨勢,而產品的最終售價總體又呈現下降趨勢,利潤空間變得越來越少。如何能持續以低成本、高品質保持競爭優勢獲得永續經營,已成為許多企業經營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課程將從企業運作過程中最常見的浪費著手,對企業的管理、開發、采購、庫存、品質、生產運作進行剖析和改善,同時結合成本的策劃與控制來完善生產成本控制體系,幫助學員學會先進的浪費分析方法與工具,使之不僅會“算”,還要會“干”,從而采取正確的決策,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確保質量,使企業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生產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剔除,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的結果,即低成本高品質。與傳統的大生產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種”、“小批量”、“準時化”
?
課程收益:
● 理解精益生產方式的核心體系
● 掌握精益生產方式的原理原則
● 學會識別推進精益的七大障礙
● 理解企業利潤是依賴生產制造
● 了解豐田公司高利潤秘密武器
● 學會系統發現解決問題的思維
● 學會識別浪費及現場改善步驟
?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全體想系統學習、掌握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班組長、管理者和領導者
課程方式:理論講授+小組分享+視頻欣賞+案例研討
課程風格:
■ 源于實戰:課程內容來源企業實踐經驗,課程注重實戰、實用、實效
■ 幽默風趣:課程氛圍非常好,擅長用互動、故事、案例點燃培訓現場
■ 邏輯性強:系統架構強,課程的邏輯性能夠緊緊抓住每個聽眾的思維
■ 價值度高:課程內容經過市場實戰打磨,講解的工具均能夠有效運用
■ 體驗性好:課程概念環節,運用情景體驗模式,擺脫枯燥無味的講授
?
課程大綱
引言:企業如何會越做越大?以及產生的后果?
第一講:時代發展引發精益
一、企業的趨勢需要精益
1.?“七年之癢”的思考:企業發展需要精益
1)1973年歐美股市崩盤
2)1980年美國經濟衰退
3)1987年歐美股市崩盤
4)1994年債市危機
5)2001年美國科技泡沫
6)2008年次級債危機
7)2015年過剩經濟危機
8)2022年……
2. “嚴重過剩”的思考:產品制造需要精益
1)物資稀缺時代
2)供不應求時代
3)供求平衡時代
4)供過于求時代
5)嚴重過剩時代
3. “工業革命”的思考:設備管理需要精益
4.?“萬眾創新”的思考:人才培育需要精益
案例分析:金立手機的成長衰落
二、客戶員工需要高產出
1.?客戶對產品要求個性化
2. 客戶對交期要求效率化
3. 客戶對質量要求高端化
4. 客戶對價格要求實惠化
5. 員工收入需求愈來愈高
三、產品需要精益標準化
1. 產品從功能性轉化為智能型
2.?企業管理與技術標準化的建立
第一步:經驗行為
第二步:表準管理
第三步:標準貫徹
第四步:持續改善
?
第二講:精益生產思想體系
一、精益的經營思想
1. 企業的首要任務——持續盈利
2. 持續盈利的四種途徑
1)提高產品價格
2)增加銷售額
3)控制財稅支出
4)降低過程成本
案例分析:持續盈利的四種途徑
3. 降本增效的三大原則
1)縮短過程周期時間
2)局部工序服從整體
3)持續精進改善思想
二、精益背后的豐田史
1.?精益兩大支柱的淵源
1)自働化
a豐田創始人豐田佐吉:全球第一臺自動紡織機誕生
2)準時化
a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帶來的過剩危機
b大野耐一臨危受命汽車廠長,實現利潤持續增長,超過同行四家企業之和
2.?精益生產發展的全球熱潮
3.?精益生產的體系之屋構建
三、精益的生產方式
1. 傳統大批量的生產方式已經成為歷史
2. 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化的生產方式已經是趨勢
3. 精益價值流原則:讓一切流動起來
1)認識價值流圖
2)識別增值和不增值活動
案例運用:現場繪制價值流圖
?
第三講:精益生產改善方式
一、徹底排除浪費
1. 等待的浪費與改善
案例分析:燒水沖茶
案例分析:員工監管機器作業
2. 過分加工浪費與改善
案例分析:冰箱噴涂和衣柜刷油漆
3. 動作的浪費與改善
案例分析:李小龍與李連杰的PK
4. 不良的浪費與改善
案例分析:收到一個不符的快遞
5. 搬運的浪費與改善
案例分析:奧馬冰箱招人難的解決方案
6. 庫存的浪費與改善
案例分析:一家生意非常紅火的餐飲店為什么沒利潤
7. 過剩的浪費與改善
案例分析:員工計件制超產獎,公司卻沒利潤
二、生產效率提升改善
1. 生產線平衡率
1)生產線平衡率的目的——找出瓶頸作業
案例運用:生產線瓶頸改善對策
工具分享:生產線平衡率的的計算公式
2)生產線平衡率提升的法則:重組、合并、取消、調整
2. 作業標準三票
1)改善重復循環的作業
工具分享:標準作業組合票
2)改善工序之間的平衡
工具分享:工序能力標準作業
3)改善現場布局物流
工具分享:標準作業可視票
3. SMED快速換模
第一步:區分線內和線外時間
第二步:把線內轉化為線外
第三步:縮短線內時間
第四步:縮短線外時間
工具分享:視頻錄像和換模記錄單
三、現場管理是基石
1. 一目了然的十大可視化管理
1)顏色線條可視化
2)空間地名可視化
3)地面通道可視化
4)物品材料可視化
5)移動工具可視化
6)設備電氣可視化
7)工具器具可視化
8)安全警示可視化
9)外圍環境可視化
10)工作進度可視化
2. 持續精進的5S管理
1)徹底的整理活動
2)高效的整頓行動
3)反復的清掃計劃
4)標準的目視管理
5)重復的宣貫培訓
?
第四講:精益生產推進機制
一、精益生產組織建立的三大原則
1.?做正確的事
2.?用正確的人
3.?建正確關系
二、精益生產的推進
1.?精益推進三化原理
1)新鮮化
2)僵滯化
3)習慣化
2.?精益推進工作步驟
點——線——面
3.?精益推進工作制度——衡量評估標準
4.?精益推進項目檢查
三、精益生產問題解決
1. 正確認知問題的定義: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2. 正確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
案例分析:老奶奶讓母雞一天生兩個蛋
案例分析:泰勒一年給公司節約8萬美元
1)找出問題真因
工具運用:5WHY分析法
2)層層分解問題
工具運用:海因里希法則
3)發動全員智慧
工具運用:“魚塘會議”
3.問題分析解決的具體程序步驟
Step1 明確問題
Step2 解析問題
Step3 決定完成目標
Step4 思索真正原因
Step5 制定措施
Step6 將措施貫徹到底
Step7 評價結果和過程
Step8 鞏固成果
- 上一個:專項訓練——精益生產訓練營
- 下一個:精智工廠供應鏈營運鐵三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