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技巧
主講:陳鈺
【課程背景】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盧森堡·馬歇爾博士說:"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事實上,"溝通"這項人類最偉大的天賦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交流中最大的障礙。這也許就是我們產生種種誤會和爭端的最深刻的原因。
因此,我們認為,溝通思維方式的訓練及方法是彌補和提升人們溝通能力和打造和諧職場人際關系的關鍵,本課程借助非暴力溝通的思維方式與方法,全面剖析了人們在生活及工作世界中產生溝通問題的根源及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通過每個環節的系統訓練,幫助我們學會并掌握溝通的內在邏輯以及思維方式的訓練方法,真正提升人們超效溝通的能力。
【課程收益】
療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
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
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
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
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的效果
【課程特色】
交互教學:案例分享、視頻多媒體相結合,老師生動幽默演繹,課堂氛圍好
互動演練:現上練習、情境演練,即時練習,落地效果好
行動學習:翻轉課堂、使學員沉浸其中相互激發成就,體驗評價好
【課程對象】全員
【課程時長】6小時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認識非暴力溝通
溝通中常見的問題有哪些?不良溝通對我們有哪些傷害?
溝通背后的心智模式: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暴力溝通背后的正面動機是什么?
什么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中的傾聽
傾聽的目的
不良傾聽的表現:傾聽障礙邏輯圖、不良的傾聽方式建議、安慰、自己的想法)
正確的傾聽的方法:用心理解對方、給他人反饋并尋求確認、不要過早提及他人請求、聽懂到對方背后的意思)
傾聽的力量
用傾聽療愈自己
示弱的力量
使談話有趣
預防暴力
練習
第二部分:非暴力溝通四要素
觀察
角色扮演:換位思考先變換角色
主觀評價帶來的溝通障礙
溝通的四種姿態
基于心智模式對他人的評價
超越二元對立:回歸整體的世界
放下“自我”(GET)
練習:區分觀察和評論
自我觀察的運用
2、感受
人們更重視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體驗更重于教育)
認清感受的來源(信念系統)
學會與自己的感受相處,而不投射至外界
練習:與潛意識溝通技巧
表達感受的豐富詞語
3、需要
選擇的自己
生命健康成長的內在動力
外在壓力與內在動力
感受的表達方式
4、請求
如何明確地表達溝通目的
練習:請求與命令的差異
用愛的力量達成溝通目的---多贏
第三部分:非暴力溝通的運用
1、被邀請狀態的溝通
觀察具體的行為
體會和理解對方感受
什么樣的需要導致了你那樣的感受
關切的傾聽那些請求,而不視為命令
2、主動發起的溝通
區分觀察與評價
體會和表達感受
關聯與表達需要
請求幫助
體會和理解對方感受和需要
3、用“愛自己”代替內疚和自責
愛自己從不因為一件小事責怪自己開始—自省成長而不是自責
觀察具體的行為
體會和理解“過去的我”的感受和需要
自我寬恕
體會和理解“現在的我”的感受和需要
充分愛生命而去克服困難滿足需要
練習:接受自己法
4、充分表達憤怒
停下來,呼吸
留意我們的指責
體會我們的感受
傾聽外界
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體會憤怒背后的正面意義
5、運用強制力
運用強制力,改變“行為”
體會我們的感受
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表達基于“愛”的請求
6、表達感謝
觀察對方做的事實
我們的感受如何
我們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表達感謝
第四部分:提升實踐能力
1、生活和工作中的案例探討
2、學員答疑
- 上一個:管理者教練式溝通技巧
- 下一個:管理者教練式溝通技巧中層管理溝通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