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須強調經濟效益和可持續性整體性
新浪財經訊 11月2日消息,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于11月1日至4日在廣州召開,論壇主題為“繼續擴大開放 共享經濟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在會上表示,高質量發展需要強調包括商品與服務質量、經濟效益、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等要素在內的的整體性。
他進一步指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個層次是商品與服務的質量要高,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第二層次是有一個好的經濟效益;第三層次是經濟發展要有可持續性,包括經濟自身的可持續性和社會的可持續性。
“有時候低檔的東西,它的市場很好,經濟效益也很好,但是很難說它的質量高,你做高品質的可能經濟效益上有問題,一個很高的技術效率也不代表很高的經濟效益。實際上很多方面是沖突,因此高質量發展能夠做到這些要素之間相互是協調的,同時能夠達到一個很高的狀態?!?/p>
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由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廣州市人民政府、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共同主辦,由廣州市政府新聞辦、黃埔區、財經雜志共同承辦。(新浪財經 王茜)
發言實錄: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面對高質量發展有明確的發展,即能夠更好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這樣的發展,也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發展。如果從更加學術的角度來看,我想高質量發展實際上分為三個維度或者三個層次來看,最基本的一個層次是商品與服務的質量要高,因為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即商品和服務。第二層次是需要有一個好的效率和經濟效益。
第三層次是經濟發展要有可持續性,我又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一是經濟自身的可持續性,也就是說,一個經濟提如果整天危機頻發,大起大落,或者有明顯的脆弱性,很明顯不是高質量發展,剛才范秘書長講話也講到,現在還有短板,如果有很多短板,也不是高質量發展。
二是社會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對社會的影響,如果一個經濟發展導致的是一個內部很大的不平衡,是一個貧富差距不斷地擴大,這經濟發展顯然也難以維持。同樣,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也有巨大的影響,高質量的發展,應該是一個經濟與環境能夠更加協調、和諧的發展,也就說不對環境造成巨大損害,環境上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
這些內容應該說在不同的方面,我們也都討論過,但高質量發展應該說強調這樣的整體性,因為這些關系之間,實際上有一定的這種相互沖突,事實上沒有達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之前,很簡單,前面發言者也講過,有時候是低檔的東西,它的市場很好,經濟效益也很好,但是很難說它的質量高,你做高品質的可能經濟效益上有問題,一個很高的技術效率也不代表很高的經濟效益。機器肯定比人的效率高很多,但是不達到一定的程度,用機器的成本反而高,因此這些要素之間,實際上很多方面是沖突,因此高質量發展能夠做到這些要素之間相互是協調的,同時能夠達到一個很高的狀態。
高質量發展是從基本的要素,應該包含什么最基本、關鍵的內容,當然在現實經濟當中,表現出經濟結構、發展動力、效率水平這樣宏觀的指標上,我們覺得中國現在的發展十九大提出轉入高質量發展,我們也做了一些研究,研究表明,基本上人均收入八千美元之前,可以叫做前高質量發展階段,八千到一萬五百美元之間是轉換階段,或者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到了人均一萬五千美元以上,這些主要的指標基本上可以達到一個相互能夠比較協調的狀況。
比如說舉個例子,像基尼系數是代表收入差距水平的指標,看一下指標基本上在八千美元的時候,是達到了一個頂點,也就是八千美元之前,你經濟水平是在提高,但是收入差距基本上在擴大,因此并不符合高質量發展內在的要求。達到八千美元以后,基尼系數由頂點往下走,當然我們說還沒有達到一個非常和諧或者滿意的程度,它的趨勢發生了變化。高質量發展總體來說是總體變化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變化的程度或者有些變量的方向會發生變化,大部分的變化都是在八千到一萬五千美元之間發生。中國2017年的時候,我們的人均GDP是9261美元,確實是進入了這樣的轉折點,肯定在經濟結構、動力結構、環境、社會方面確實都在經歷了這樣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