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課程大綱
-1114425-95250000平語近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宋華志老師31140401746250038036516510000【課程背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這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等,形成了獨具個性的風格,人們愛聽、愛讀、愛看,海外媒體紛紛稱之為“習式風格”。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習近平的語言之所以引人入勝,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運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從孔夫子到毛澤東,旁征博引、畫龍點睛,總是給人以思想啟迪、精神激蕩。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文章、講話、著作等,一個最為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善于用典,常常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激活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當今中國正在進行深刻變革,尤其對于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鑒往知來,攻堅克難離不開歷史啟示,為政用權缺不了理想信念的鈣質。因此,學習用典,不只是記住幾句名言、了解幾個典故,更應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由此推開門、邁開步,不斷深入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寶庫。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走進文化、加強學習、提升素養,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就會更有底氣、更有信心。
本課程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汲取傳統文化智慧和精髓,結合歷史時代背景、經濟、政治、文化四個方面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深意,并能在工作實踐中活學活用。
【課程時長】
6-12小時(6小時/天)
【課程大綱】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與文化自信
經濟發展周期與新時代國情
用典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傳統文化
辯證思維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詳于下。
敬民篇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為政篇/治理篇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圣人之處國者,必于不傾之地,而擇地形之肥饒者。鄉山,左右經水若澤。
修身篇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愛子,教之以義方。
篤行篇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一勤天下無難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
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
勸學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國將興,必貴師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
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
天下篇
計利當計天下利。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廉政篇
公生明,廉生威。
紀綱一廢,何事不生?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莫用三爺,廢職亡家。
法治篇
法者,治之端也。
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法之不行,自于貴戚。
有道以統之,法雖少,足以化矣,無道以行之,法雖眾,足以亂矣。
立德篇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
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
歷史篇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自知者英,自治者雄。
文學篇
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創新篇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2096744324350不日新者必日退。
- 上一個:平語近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 下一個:卓越心智模式修煉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