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團隊建設與領導力
【課程背景】
為什么將一群曾經取得卓越成就的個人組成團隊之后,這個團隊會迅速變成一盤散沙?
到底如何才能提升團隊的戰斗力、凝聚力與協作力呢?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前天體物理部主任查理?佩勒林博士跟蹤并研究了NASA的管理團隊、項目團隊與技術團隊以及美國其他500家公司的真實團隊。他發現團隊內部的“團隊文化”不僅能夠影響團隊成員的個體行為、團隊成員間的協作行為,而且能夠影響團隊績效。他將這種能夠影響團隊成員集體行為的“團隊文化”稱為“第五力”。
為了幫助團隊領導者識別與管理“第五力”,查理?佩勒林博士開發了“4-D卓越團隊建設系統”。該系統以先進的管理科學為基石,以高績效團隊為標桿,使用簡單易用的4-D模型描述團隊行為與個人行為的復雜特征,從而幫助團隊領導者運用“第五力”影響個人與團隊的行為、改善團隊的心智模式、打造高績效、高凝聚力和高協作力的團隊。
“4-D卓越團隊建設系統”一經提出,就成為了NASA組建高績效團隊的重要方法。目前,該系統已經在航天、電力、金融、制造、通訊、房地產等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課程收益】
企事業單位在導入本課程之后,不僅可以營造高績效、低風險的團隊文化,而且可以增強團隊的活力與凝聚力、還可以提升組織內跨部門的協作力,從而培育打勝仗的團隊氛圍、促進組織目標與愿景的實現。
領導者通過學習本課程不僅可以掌握打造高績效團隊的工具,而且可以掌握賦能他人、激活團隊的技巧,還能掌握洞察自身領導力盲區、持續提升領導力的方法。
【課程特色】
1.學以致用。學以致用是本課程最大的特色。課程不僅包括“4-D卓越團隊建設系統”,還包括大量簡單實用的領導力工具。
2.實戰性強。課程內容根植于典型工作情景,復盤典型案例和操作經驗,有很強的指導性、實戰性、落地性。
3.易學易用。課程內容結構清晰,易于理解。課中工具,簡單實用,易學易用。體驗式的教學過程使學員在實踐中學習、思考與領悟,進一步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提升學員的學習效果。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程,學員能達成如下學習目標:
1.對“4-D卓越團隊建設系統”的概念建立正確的認知。
2.對團隊的社會背景建立正確的認知,掌握識別與管理團隊的社會背景的方法。
3.掌握焦點管理工具(AMBR)、團隊文化轉換工作表(CSW)和八大行為等4-D工具的使用方法。
4.掌握運用“4-D卓越團隊建設系統”打造高績效、高凝聚力的團隊的流程與方法。
【實施方式】
專題講授、案例分析、實戰演練、視頻分析、小組討論。
【課程對象】
企事業單位的中基層管理者。
【課程時間】
時長
第一講與第二講
第三講知識
第三講案例
第四講
2天(12小時)
有
有
有
有
1天(6小時)
無
無
【課程大綱】
第一講 洞察團隊文化
一、團隊文化的得與失
(一)案例。哈勃望遠鏡的故事。
1.哈勃望遠鏡項目的失敗。
2.成功修復哈勃望遠鏡。
(二)影響團隊成功與失敗的因素。
1.什么是團隊文化?為何將團隊文化稱為第五力?
2.團隊文化如何影響團隊的行為與績效?
3.未被管理的“第五力”增加了團隊的風險。
4.因勢利導的“第五力”成就了團隊的輝煌。
二、洞察天性
(一)天性勝過理性。
1.互動體驗。請用兩只手分別將自己的名字寫在紙上?
2.案例。蝎子和青蛙的故事。
(二)用4-D模型洞察自己的天性。
1.課堂現場4-D測評。
(1)4-D模型的縱軸是信息維度(直覺與感覺)
(2)4-D模型的橫軸是決策維度(情感與邏輯)。
2.4-D模型用顏色代表天性的四種類型。
(1)綠色“培養型”,直覺-情感。印度前總理甘地。
(2)藍色“展望型”,直覺-邏輯。企業家霍華德?休斯。
(3)橙色“指導型”,感覺-邏輯。德爾教練。
(4)黃色“包容型”,感覺-情感。艾森豪威爾將軍。
3.成為全能4-D領導者。
(1)不同天性的優勢與劣勢。
(2)發揮自己的領導力優勢。
(3)依據情境與目標,選擇領導力風格。
三、識別團隊文化
1.團隊成員的天性分布。
2.課堂練習。畫出團隊的團隊文化類型圖。
3.團隊文化與組織任務的匹配。
四、管理團隊文化
1.使用“4-D卓越團隊建設系統”簡化團隊管理。
2.管理團隊情緒。
3.管理團隊行為。
第二講 管理團隊情緒
一、情緒是生產力
(一)憤怒的力量。
視頻:巴頓將軍使用憤怒的力量激發士氣。
(二)AMBR流程。
1.Attention:關注。
2.Mindset ?:認知。
3.Behavior :行為。
4.Result ??:結果。
(三)從AMBR流程洞察情緒對績效的影響。
1.情緒一旦發生改變,關注點和認知也可能隨之改變。
2.關注點與認知也會影響到個人對事件的情緒反應。
3.情緒、關注點、認知或行為一旦發生改變,結果(績效)隨之改變。
二、管理情緒的三大措施
(一)調整關注。
1.視頻案例。你看到了什么?
2.關注所在,結果所向。
(二)調整認知。
1.什么是認知?
(1)故事情節(內心的聲音)
(2)情緒(身體的感受)。
(3)認知影響了團隊管理者的效能。
2.案例。項目管理中的認知沖突。
(1)藍色認知,績效優先。
(2)橙色認知,成本優先。
3.故事情節影響到績效高低。
(1)故事情節可限制我們的成功。
(2)故事情節可為我們賦能。
(3)紅色與綠色的故事情節。當團隊成員有紅色故事情節時,我應流露出好奇而不是批評,并提供一個替代情緒供其選擇。
(4)四種不健康的戲劇角色(受害者、合理化者、拯救者、指責者)影響故事情節。
(5)實戰演練。轉換你的故事情節。
(三)識別、表達與使用情緒。
1.識別情緒。喜悅、憤怒、悲傷、恐懼、愛。
2.表達情緒。表達憤怒與憤怒地表達。
3.使用情緒。依據目標與情境選擇使用情緒工具。
第三講 管理團隊行為
一、管理團隊行為的原因
(一)從AMBR流程洞察行為對績效的影響。
(二)不同天性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1.綠色“培養型”需要感受到欣賞和感激。
2.藍色“展望型”需要有充滿希望的未來。
3.黃色“包融型”需要感受到歸屬感。
4.橙色“指導型”需要具有適度回應的能力。
二、高績效團隊的八大行為
(一)綠色維度。
1.表達真誠感激與欣賞,營造賦能的場域。
(1)關注A:不如意的現實。
(2)認知M:建立包含“欣賞與感激”的認知與故事情節。
(3)行為B:表達欣賞與感激,時刻訓練欣賞和感激的“肌肉”。
(4)結果R:個人收獲健康與幸福、團隊收獲成功。
(5)實戰演練:欣賞與感激的HAPPS準則。
(6)實戰演練:向你生命中的人們(合作者、領導、家人、朋友、陌生人)表達欣賞和感激。
2.關注共同利益,解決沖突,加強協作。
(1)關注A:什么是對方想要而我也想讓對方擁有的?
(2)認知M:基于共同利益思考合作關系,積極尋找彼此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淡化了權力斗爭。關注自己與上司的共同利益。
(3)行為B:基于共同利益的行為。
(4)結果R:產生優質合作行為。
(5)實戰演練:共同利益練習。
(二)黃色維度。
1.信守所有協議,誠信支持高效。
(1)關注A:打破協議的代價。
(2)認知M:認識到“打破協議是很嚴重的事”。
(3)行為B:信守協議。
(4)結果R:協議被執行,共同目標被實現。
(5)實戰演練:為你信守協議的習慣打分。
2.適度包容他人,融為一體,凝聚合力。
(1)關注A:每個人的人格面具。
(2)認知M:避免包容不足和包容過度。
(3)行為B:包容不完美的現實。
(4)結果R:彼此包容,團隊關系融洽。
(5)實戰演練:人格面具訪談,包容度調查,包容練習。
(三)藍色維度。
1.表達務實樂觀,挑戰創造機遇。
(1)關注A:不如意的現實。
案例:安迪·格魯夫與英特爾的“難題”。
(2)認知M:樂觀而務實。
(3)行為B:尋找積極的解決方案。
(4)結果R:改變現狀,創造機遇。
(5)實戰演練:講述一個工作中以務實樂觀的心態挑戰困難的故事。
2.百分之百投入,創造奇跡方案。
(1)關注A:工作總被打斷。
視頻:城市鄉巴佬。
(2)認知M:專注且心無旁騖的工作態度。
(3)行為B:提前安排工作計劃。
(4)結果R:個人充滿意義的生活,團隊高績效。
(5)實戰演練:講述一個關于承諾與100%投入的故事。
(四)橙色維度。
1.避免指責抱怨,降低執行風險。
(1)關注A:四種戲劇狀態(受害者、合理化者、拯救者、指責者)。
(2)認知M:不要抱怨,要擺脫四種不健康的戲劇狀態。
(3)行為B:擺脫戲劇狀態,讓自己安靜下來。
(4)結果R:避免進入戲劇狀態,讓團隊維持一個有回應能力的團隊文化。
(5)實戰演練:體驗戲劇狀態。
2.厘清角色責任權利,系統高效執行。
(1)關注A:RAA(角色Roles、責任Accountability和權力Authority)沒有厘清導致的問題。
(2)認知M:厘清角色、責任與權力。
案例:阿波羅1號之火。
(3)行為B:難以決策時,使用標準。
案例:達科塔部落智慧。
(4)結果R:清晰的RAA,提升團隊執行效率。
(5)實戰演練:RAA 工作表。
第四講 塑造團隊文化
一、團隊文化轉換工作表(CSW)
(一)發現問題。
找出團隊中存在的問題。
(二)分析問題。
(三)解決問題。
1.使用CSW表格解決實際團隊問題。
2.制定行動計劃。
二、課程回顧與總結
- 上一個:高效能團隊建設的四項修煉
- 下一個:新聞攝影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