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的五項修煉
【課程背景】
為何寫、寫什么、如何寫,是通訊員在進行每一次新聞報道前都必須解決的三大問題。
每一次新聞報道都有其特定的傳播目標。明確傳播目標的過程,也就是澄清“為何寫”的過程。通訊員知道了“為何寫”,也就知道了“寫什么”,就能在新聞報道前主動出擊發掘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素材,從而為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稿件奠定基礎。
與文學作品相比,新聞稿有其獨特的內容結構與語言規范。這些特征也構成了新聞稿與眾不同的寫作規范。因此,掌握了新聞稿的寫作規范,也就習得了“如何寫”新聞稿的方法。
本課程將從新聞采訪、新聞消息寫作、新聞通訊寫作、新媒體新聞寫作與新聞攝影等五個方面幫助廣大通訊員解決“為何寫、寫什么、如何寫”的問題,從而提升通訊員的業務水平。
【課程特色】
1.學以致用。學以致用是本課程最大的特色。課程給出了新聞寫作的五大工具。使用這些工具,通訊員可以快速完成新聞采寫工作,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與效果。
2.實戰性強。課程內容根植于新聞傳播場景,復盤經典范文、提煉寫作經驗,有很強的指導性、實戰性、落地性。
3.易學易用。課程內容結構清晰,易于理解。課中工具,簡單實用,易學易用。
【課程設計】
一、課程設計的思路
以呈現新聞價值為目標,以明晰新聞要素和規范寫作結構為兩大抓手,是新聞寫作的“三大技巧”,也是本課程設計的中心思想。
1.以呈現新聞價值為目標。
一篇新聞稿若想完成自身的使命,必須首先捕獲讀者的目光。這就要求新聞稿所報道的須是讀者喜聞樂見的事實。這些事實所具備的吸引讀者注意力的素質就是新聞價值。優秀的通訊員通常能從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中提煉出他想去表達的思想,并用記錄這些事實的新聞稿件傳播這些思想、影響廣大讀者。因此,脫離新聞價值的稿件無異于無根之木,讀起來必然味如嚼蠟。
2.明晰新聞要素。
新聞寫作是一種敘事的藝術。事有始終,因此敘事就必須交代清楚“何人”因“何故”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這“五何”就是新聞五要素。新聞價值最大的新聞要素須放置在新聞稿的最上方—標題。
3.規范寫作結構。
無規矩不成方圓,新聞稿寫作也有其獨特的規矩。新聞消息有倒金字塔結構、沙漏結構等常用寫作結構。新聞通訊也有華爾街日報體寫作結構。這些寫作規范,不僅有其歷史成因,也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通訊員運用這些寫作結構撰寫稿件,不僅可大幅提升稿件質量,還可顯著提升寫作效率。
二、課程的結構
基于對通訊員崗位需求的分析,我設計和開發了本課程的五講內容,涵蓋了通訊員崗位所需的新聞采訪技能、消息寫作技能、通訊寫作技能、新媒體新聞寫作技能和新聞攝影技能。
三、課程的案例與范文
由于新聞傳播包括內宣和外宣兩個部分,并且兩者的主題和稿件形式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在課程設計之時,案例選擇和設計就須兼顧這兩種新聞傳播目標。
內宣須助力于推廣經驗、樹立典型、加強工作交流,外宣更是肩負著品牌建設、營銷推廣、輿情管理的重任。因此,本課程涉及到的新聞稿寫作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案例:
1.內宣案例。
(1)事務。會議、總結、視察等。
(2)生產。研發、技術突破、計劃、生產等。
(3)管理。建章立制、人員培訓、獎懲考核等。
(4)員工。競賽、年會、福利等。
2.外宣案例。
(1)推廣新產品或服務。解決方案、成功案例、成就客戶、渠道與促銷信息等。
(2)營銷活動。展會、會議、其它營銷活動。
(3)公關活動。發布會、贊助、危機公關等。
(4)觀點與研究。行業觀察、白皮書或研究報告發布。
(5)最新動態。社會責任、財務報告、投融資動態、人事變動、法律糾紛等。
【課程收益】
企事業單位導入本課程之后,通訊員的工作技能會得到質的改善。通過學習本課程,學員不僅可以提升新聞寫作技能與新聞攝影技能,而且還可以提升職場書面溝通技能。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程,學員能夠掌握新聞稿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從而能夠獨立完成新聞采寫的工作任務。具體而言,學員須達到如下要求:
1.能運用新聞消息寫作的倒金字塔結構、通訊寫作的華爾街日報體結構和新媒體新聞寫作結構撰寫稿件。
2.掌握新聞消息構成的六大元素(標題、消息頭、導語、主體、背景材料、結尾)的制作方法。
3.能運用新聞五要素(5W,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對事件進行準確描述。
4.初步掌握新聞采訪的方法,能獨立完成新聞采訪。
5.初步掌握新聞攝影的構圖方法,能獨立完成新聞圖片報道。
6.理解新聞價值理論,能運用該理論指導新聞報道工作。
【落地工具】
1.新聞五要素5W。
2.新聞消息寫作結構工具。
3.新聞通訊寫作結構工具。
4.新媒體新聞寫作結構工具。
5.攝影圖片構圖工具。
【實施方式】
專題講授、案例分析、寫作實踐、小組討論、互動問答。
【學員學習效果評估】
在課堂中,學員將完成3個寫作練習。講師會對學員作品現場點評并進行學習效果評估。
【課程對象】
通訊員及其他從事新聞寫作工作的人員。
【課程版本與時間安排】
時長
一天版
半天版A
半天版B
半天版C
技能1:新聞采訪
1小時
√
技能2:消息寫作
2小時
√
√
√
√
技能3:通訊寫作
1小時
√
√
技能4:新媒體寫作
1小時
√
√
技能5:新聞攝影
1小時
√
√
注:全天版課程,時長6小時;半天版課程,時長3小時。
【課程大綱】
第一講 新聞采訪
一、本講解決的痛點
1.不會進行新聞選題策劃,不知道什么是新聞,缺乏新聞敏感度。
解決方案:通過學習新聞價值理論,掌握新聞策劃的方法,從而具備發現工作與生活中的新聞題材的能力。
2.不知道如何規劃一次新聞采訪。
解決方案:學習新聞采訪的方法和技巧,學習利用新聞五要素設計采訪問題。
二、本講重難點
1.新聞價值理論。
2.新聞五要素。
3.新聞采訪。
4.新聞內容選題策劃。
三、本講內容
1.什么是新聞。
(1)常用新聞稿體裁:消息與通訊。
(2)什么是新聞傳播的目標。
2.新聞寫作的獨特之處。
(1)選題真實。
(2)結構規范。
(3)語言平實。
3.新聞寫作的“三大技巧”。
(1)以呈現新聞價值為目標,吸引更多讀者關注新聞。
(2)以明晰新聞要素(5W)為第一大抓手,提升稿件真實性和客觀性。
(3)以規范寫作結構為第二大抓手,提升撰稿效率和撰稿質量。
4.新聞選題策劃。
(1)發現工作與生活中的新聞題材。
(2)選好報道角度,放大新聞價值。
5.新聞采訪。
(1)采訪準備。準備與確認采訪提綱、準備采訪用具。
(2)采訪進行。通過提問收集信息與控制采訪進程。
(3)采訪之后。撰稿、修改稿件和發稿。
第二講 消息寫作
一、本講解決的痛點
1.不會制作引人注目的消息標題和導語。
解決方案:課程不僅歸納總結了常用易學的新聞標題和導語寫作技巧,而且還總結了新聞標題和導語的寫作原則—將高新聞價值的信息放置于句首。
2.撰稿效率低和撰稿質量差。
解決方案:通過掌握新聞消息倒金字塔結構寫作法,提升撰稿效率和撰稿質量。
二、本講重難點
1.新聞消息的六大構成元素。
2.新聞標題和導語的制作技巧。
3.新聞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
三、本講內容
1.新聞消息的構成。
標題、消息頭、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2.新聞消息的寫作結構。
(1)以員工嘉獎新聞案例講解倒金字塔結構的特點。
(2)以會議新聞案例講解沙漏式結構的特點。
3.消息寫作案例。
(1)會議新聞。
(2)視察工作新聞。
(3)員工活動新聞。
(4)新產品(服務)上市、新解決方案發布新聞。
4.消息寫作課堂練習。
第三講 通訊寫作
一、本講解決的痛點
1.寫不出吸引人的通訊作品。
解決方案:除了進行更深入的新聞采訪和資料收集之外,使用華爾街日報體寫作結構,可以提升文章對讀者的吸引力。
2.不知道如何報道模范人物和工作經驗。
解決方案:課程不僅會講授人物通訊和工作通訊的寫作技巧,而且還會講授兩篇優秀范文。
二、本講重難點
1.華爾街日報體寫作結構。
2.人物通訊寫作。
3.工作通訊寫作。
三、本講內容
1.通訊寫作的要點。
(1)主題鮮明、角度新穎、材料詳實、借事喻人,是通訊寫作四要點。
(2)假、淺、亂,是通訊寫作三忌。
2.華爾街日報體。
(1)華爾街日報體的結構。
(2)用華爾街日報體寫人物通訊。
3.通訊寫作案例。
(1)人物通訊。
(2)工作通訊。
4.通訊寫作課堂練習。
第四講 新媒體寫作
一、本講解決的痛點
刊發在微博、微信公眾號上的文章缺乏吸引力,轉發數和閱讀數都很少。
解決方案:學員采用課程中的寫作結構可以快速寫出具有傳播力的新媒體新聞。
二、本講重難點
新媒體新聞故事寫作結構。
三、本講內容
1.新媒體傳播的特點。
2.新媒體新聞寫作。
(1)故事是情緒和信息的綜合載體。
(2)故事的要素。
(3)故事的結構。
3.新媒體新聞寫作案例。
(1)員工活動新聞。
(2)精彩事件報道。
4.新媒體新聞寫作課堂練習。
第五講 新聞攝影
一、本講解決的痛點
拍出的照片千篇一律,毫無吸引力。
解決方案:針對不同的拍攝場景,課程給出了具體的拍攝方案和可供模仿的真實拍攝案例。
二、本講重難點
1.合理運用光線與色彩。
2.構圖方法。
三、本講內容
1.快速提高新聞圖片質量的捷徑。
2.新聞攝影中的光線與色彩。
(1)合理運用光線。正面光、頂光、側光、逆光。
(2)室內光與室外光。
(3)不同天氣狀況下的拍攝。
(4)色彩的表現。
3.新聞攝影的構圖。
(1)為什么要使用構圖法。
(2)構圖法。引導線聚焦法、對角線構圖法、框架構圖法、三角形構圖法、仰視與俯視。
4.新聞攝影的專題。
(1)會議展會攝影。
(2)職場人像攝影。
(3)員工活動攝影。
(4)工作場景攝影。
(5)生活場景專題。
5.手機攝影實踐。
(1)手機攝影的優勢與劣勢。
(2)利用手機自帶的攝影功能。對焦、曝光、白平衡、閃光燈、HDR、濾鏡、全景。
(3)手機后期處理?;A處理、調整色彩、使用濾鏡。
- 上一個:新媒體內容制作工具實戰訓練
- 下一個:新媒體時代非銀行金融機構聲譽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