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農產品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金融危機下,農產品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一段時間以來,“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不大”的聲音不斷在放大,但事實并非如此。
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還在持續,接下來,金融危機又可能引發經濟危機,不僅世界經濟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許多企業也處在極其迷茫的狀態下,都將面臨深刻的調整。
以往,中國的經濟一直面臨著消費不足、投資和出口增值過快的矛盾,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高,在1998年時只有18%,到2007年上升到38%左右,出口重地歐美受金融危機影響,市場需求急速下降,帶來了大量企業的倒閉和員工失業。
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到底該怎么辦?
前段時間,有位原本做外銷現在轉型內銷的農產品企業老板找到我們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公司生產的農副產品在安徽、湖北已有了相當的知名度,但在進軍廣東市場時,公司做了充分的人力、財力、物流、物力上的準備,也知道競爭的殘酷性使市場推廣不會一帆風順,也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幾個月下來就是久攻不下,為此非常困惑和迷惘,希望我能指點迷津。經過多方了解分析,后我發現,其實就他們產品品質來講是過得硬的,之所以遭遇困境,關鍵是欠缺卓有成效的市場運作手段,于是,針對他們的市場困惑我給予了悉心指點,對方得到很大啟發。
其實,直面市場的殘酷競爭,我們知道即使好的公司也會有陷入困境的時候。這些困難可能是由于外界的力量所引起的。例如,新技術的出現、競爭者的技能或創新能力、經濟不景氣甚至影響出口市場、減少國際利潤的美元匯率等等。但更多情況下是公司內部原因造成的。如一種紀律的失敗、戰略性的錯誤、組織上的“動脈硬化”等。對于每個公司來說,是一種要求高的,迅速變化的世界。但對于那些處在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中的公司來說,這種情況遲早會發生。正像大多數青年成長歷程一樣,遭到麻煩是常有的事。
就上述農產品企業老板面臨的困境,我給他提了幾條建議:
一、尋求市場空白點。公司要利用各種渠道了解市場信息,尋求市場細分和準入機會,避開對手的鋒芒,想方設法利用聯合政府、行業職能部門以及知名的行銷顧問機構,利用營銷組合手段,搜集市場動態給產品準確定位、提煉概念,制訂能夠落實的戰術推廣等,同時,了解所在區域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各種需求,特別是人們的潛在要求及市場空白點。
二、采用滲透價格戰。為了進入一個新的市場,爭取潛在的顧客群,應先制訂大大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將近期的利潤損失作為開發長期市場和拓展市場的一種投資。但隨著技術改進和營銷模式的創新,要及時變商業化的利益驅動為人性化的價值驅動,這樣即使價格不變,也能保證長期取得相對穩定的利潤額。
三、提供利潤大化。疏通銷售渠道,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供佳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嚴格挑選代理商,充分讓利于他們。
?
四、開展生動促銷戰。要根據目標人群的喜好,有針對性的開展高頻次的生動化主題促銷,活動預告設計精細,盡量迎合當地人們的喜好。
綜合上述情況看出,當一個公司產品要進軍其它區域市場時,面臨的莫測常會干擾既定的方針與目標,這個時候,更多的需要農產品企業能審時度勢、準確定位,在發揮優勢中整合力量和資源,在與對手拼殺中不是圍繞同質化來個你死我活,而是避實就虛尋求差異化,找準空白點,用前進路上的挫折來時時反省自己激發勇氣的潛在動力,同時采用各種卓有成效的促銷手段誘導需求,那么,市場的前景終會豁然開朗
?
- 上一個:經銷商管理——JBP的應用
- 下一個:經銷商謀劃“錢”途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