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和有效干預
課程背景
遠離大自然的工作環境,手機、電視、電腦等越來越多的電子污染侵入個人空間,生活在鋼筋水泥混凝土構造中的都市人身心疲勞與耗竭——職業倦怠的情形越來越普遍。 如何應對工作挑戰,在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作出調整:技能和崗位不匹配;價值觀與工作要求沖突;工作內容缺乏新鮮感等現實。 現代心理學提供了技術,尤其是催眠技術(催眠:通過釋放創造出傳統意識的現實過濾器,放大創造性無意識,重新創造身份,使得療愈或者超越發生)能精準的解決具體問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學》提出了三綱八目七證,明明德,親民,至于至善)提供了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指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禪修冥想方法提升的是一個人時時照料身心的智慧。
課程目標
1、確立目標:清晰職業發展的目標,加強意識與創造性無意識之間的合作; 2、檢視問題:找到職業倦怠的根源,從抱怨、被動轉化為主動承擔; 3、尋找資源:重構職業生涯的滿意度,提供職業倦怠的干預措施; 4、處理負性情緒:應對職業中的負性情緒(抱怨、無聊、恐懼等),解開神經肌肉鏈接(意識鎖定在某種狀態里,學習和改變變得不可能,問題就不可避免的產生); 5、平衡工作與生活:創造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讓身心得到補充,同時修身養性服務人群。
課程內容:主題內容學習要點時間案例、活動清單現狀分析職業倦怠是什么l 工作熱情喪失的身心危害;
l 消極怠工與被動人格分析;
l 成就感缺失背后的存在危機;1小時餅圖八大塊:分析工作現狀,分析滿意的生活要素檢視問題職業倦怠的根源l 技能和崗位的矛盾面面觀;
l 工作中的價值觀沖突;
l 重復的工作;1.5小時競拍:價值觀梳理尋找資源重構職業生涯滿意度l 公司層面的調整:
工作內容的調整:找到新的興趣點;
公司內部尋找新的工作崗位:新內容的拓展;
員工心理援助計劃:西方心理學之術與東方文化之道
l 員工的自主性提升:
學習新東西;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用高品質的生活來平衡工作挑戰——重建滿意的生命狀態;
感恩:培養感恩之心;2小時簡易催眠練習:尋找創造性無意識的合作
編寫感恩便條處理負性情緒成為自己的催眠大師l 發掘正向意圖;
l 歸于中心點,不受干擾;
l 尋找足夠的資源;
l 整合意識與創造性無意識,轉化職業倦怠的催眠練習;1個小時兩點催眠平衡工作與生活為自己的身心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系統l 給自己留出冥想空間,為身心充電;
l 拓展高品質的人際關系,讓自己被完整的接納;
l 我的未來藍圖:清晰人生愿景圖,構建滿意的職業景象。1.5小時古董展覽
人生藍圖冥想:旅行到未來
- 上一個:高效團隊心靈凝聚訓練營
- 下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入門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