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企業管理
對象
全體員工
目的
國學
內容
一、?簡介《孫子兵法》與孫武
1、《孫子兵法》產生的時代環境
2、孫武生平
3、春秋諸子與孫武的關系
4、《孫子兵法》在世界軍事文明中的經典價值(東方軍事經典的精華)
5、《孫子兵法》在中國軍史上的價值
中國軍事史:前孫子者,孫子不遺
?????????????后孫子者,不遺孫子
6、《孫子兵法》的當代價值及應用
A、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實踐精神?,以去偽存真發展當代的競爭戰略。為建設當代創新型社會(國家、群體)而弘揚《孫子兵法》的武學精華。
B、運用競爭藝術,尋求發展。發展是人類生存的永恒主題。
C、“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軍事韜略,同時也是可借鑒的商戰競爭藝術。
?
二、《孫子兵法》的精華---勝戰之道
1、穩勝的戰略管理思維
(1)“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內涵
(2)“知”為謀略策劃與預測的基礎
(3)“謀”為穩勝的第一要序(伐謀為上)
(4)“防險”為穩勝的爭戰之本(圍師必闕)
2、奇勝的戰略管理思維
(1)“兵者,詭道也”。
(2)“以少勝多,轉敗為勝”謂之“奇”
(3)“奇勝”是勝戰之道的根本
(4)“奇”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為法
(5)“奇”在平常中,以“從眾”心理取勝最終獲取“自保而全勝”
3、變勝的戰略管理思維
(1)“兵形象水”論水無常形,兵無定勢
(2)“五形變化”論內外環境在相互制約中統一
(3)誠而不愚、智而不詐論的市場觀
4、“善勝者不敗,善敗者不亡”的管理精華?
三、孫子兵法在商戰中的應用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穩勝戰略
2、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奇勝戰術
3、兵形象水、權通變達的制勝智慧
?
四、孫子兵法十三篇綱要
?
*??計篇
一:五事七計論
五事七計論集中體現了孫子戰略思想的全貌,五事是孫子概括戰略決策的五大因素。
“經之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凡此五事,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此處所指的道、天、地、將、法是戰略決策的五件大事.
何為七計呢?
主孰有道?
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
1、“五事七計”,以“道”為首
“道”的廣義內涵是諸子百家各自創立的政治、道德、倫理及學術主張。
2、天時地利,戰時必察。
孫子所說的“天”,指自然環境——天時,天時、地利是制約戰爭勝負的關鍵
二:將帥論
?五事之四曰將,王曰法。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p>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p>
智、信、仁、勇、嚴,共五德。具備五德方為將。
何謂將帥之智?
將帥作為戰略家,他的第一智慧是高瞻遠矚。將帥的第二智是清醒而準確的判斷力。將帥的第三智為當機立斷的決策力。
何謂將帥之信呢?
將帥之信是指將帥個人的威信。將帥個人的威信來源于將帥固有的權力和智慧,來源于將帥個人的道德與品格。將帥的威信產生于仁愛、勇敢、嚴毅,將帥威信不是孤立、游離的行為品質。
“仁”的將帥必然有愛兵。
兇德——勇,指將帥要具備一種剛毅的氣質。
???將帥兇德可從兩方面去權衡:一是精神方面,二是物質方面。一個將才最重要的條件,永遠只有兩個:(一)精神上的勇敢,能夠負責作重大的決定,(二)物質上的勇敢,不怕任何危險的獻身。
嚴是將帥的行為準則
???將帥之威嚴,是指將帥應具有令出即行,令全體將士那當然起敬的形象。將帥嚴于治軍必依法度。
三:戰爭行為論
“兵者,詭道也。”這是孫子戰略的又一核心。所謂:“詭”道是指軍事活動充滿了詭詐之機變,計謀與秘密。這個原理,提示了戰爭實踐的本質。
孫子概括了詭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遠,
????????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
????????亂而取之
????????實而備之,
????????強而避之,
????????怒而撓之,
????????卑而驕之,
????????佚而勞之,
????????親而離之。
鑒別戰爭的詭詐性,道德要在戰爭中樹立慎重的行為原則。
“詐術:是戰爭中指揮官運用情報,決策戰機的方法,敵我雙方都行詐于對方,因此,雙方所得信息都必須通過科學篩選,才能獲得真實內容,因此對于來自敵人的情報,我們要辨別真偽,不可輕率地接受或排斥;我方用“詐術”智取敵方時,務必遵守“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原則。
?
*??作戰篇——后勤論
??????戰爭從來都是政治、軍事與經濟的競賽。
一、物質齊備,方可舉師。
二、甲兵之本,在于國民。
三、兵貴勝,不貴久。
???“兵貴勝,不貴久”的軍事思想,是從經濟消耗來考慮的。另:毛澤東持久戰是一種反向速成。
?
*??謀攻篇——謀策論
一、軍事謀略的價值。
二、孫子謀攻的主體內容。
“上兵伐謀,其將伐交,其將伐兵,其下攻誠?!薄\攻策略的四步曲?!吧媳ブ\”,是孫子兵法追求的最理想的戰爭結局。
三、將帥指揮職能研究。
“將帥”問題是研究將帥的決策、指揮才華及其職能的。知己知彼是將帥指揮的根本原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
*??形篇——攻守形式論
此為以不敗而求勝的軍事觀點
一、古代戰爭的勝負觀。
首先要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待時而動,戰勝敵人。
二、攻守形式論。
三、自保而全勝的戰略要旨——軍事運籌學(全勝戰略)
???用數學統計方式完成軍事決策的科學,稱之為軍事運籌學。如諸葛亮一篇《隆中對》,就為劉備剖析了天下三分大局,三方軍事力量及各種戰略因素作了“定量”、“定性”的分析,從而制定出戰略決策
?
*??勢篇——指揮論
此是對將帥指揮原則,精妙的指揮技巧,任人、擇勢、爭取指揮主動權等獨到論述
一、辯證的治軍指揮原則。
1、“形名指揮論,是講座古代運用指揮工具,標示戰場指揮將士的功能及作用。
2、“奇正”——指揮原則
??奇正致勝的軍事指揮原則的哲學基礎是五行說
二、任勢論。
?“任勢”就是強調利用有利的形勢,組織指進攻,以求一舉得勝。
任勢的要旨:
一是取“勢險:的態勢。二是“任勢”與擇人是密切相關的,指揮官是審時度勢,辨認戰機,選擇戰機的關鍵人物。
借勢——用勢——造勢——成勢
?
*?虛實篇——誘敵論
一、主動運兵的作戰原則。
??主動性運兵原則的奧妙在“避實而擊虛”的“虛實”二字上。
二、示形法
1、“示形”法包括:第一無形論,第二示形誘敵,第三示形于無窮。
2、示形誘敵的依據:
???示形誘敵的依據是軍事預測,“示形”法的目的就是爭取我方在戰爭中的主動權以取得勝利。
??????3、戰略的奧妙常在于集中兵力。
三、兵形像水論。
?因敵情而應變的戰術原則,提示了指揮作戰的機動錄法性。“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事、因人、因時、因地,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正是“兵形像水”的精旨所在。
?
*??軍爭篇——主動運兵論
一、軍爭的實質。
?軍爭的根本就是主動性出戰精神。軍事之爭就在于爭取主動權。
1、 后勤是籌措戰場物資、組織保障力量的基礎
2、 外交謀策活動
3、 地理環境
二、軍以詐立,以利動。
?“兵以詐立”,概括了軍爭技法的主要內容。軍爭中,將帥必須以“詭道”為指南。
1、“以利動”乃是“兵以詐立”的深化。
2、軍爭指揮信號。
???協同全體將士的行動就是指揮藝術的目的,軍爭時必須有行之有效的聯絡信號和指揮工具。而有約定的統一指揮信號便于制定軍法,明賞罰。
三、士氣論。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壓心”是《孫子兵法》中士氣理論的核心。
與治氣法相關的戰術是“治心”法,“治心”法就是“治氣”運兵原則的心理學總結。
?
*??九變篇——戰術機動論
一、九變之綜論
1、 戰略與戰術,歷來都是軍事家們所要研究的對象。
2、 戰區即是雙方交戰的環境。
本篇提出九種地形研究:
(1)圯地無舍
(2)衢地合交
(3)絕地無留
(4)圍地則謀
(5)死地則戰
(6)途有所不由
(7)軍有所不擊
(8)城有所不攻
(9)地有所不爭
(10)軍命有所不受
——此為孫子根據戰區地形以及軍機形勢變化所提出的指揮原則。
二、將帥素質論。(與將帥王法論、互應)
?將帥五危,是從五個方面研究將帥素質上的某種缺陷可能導致的各種危機。一危:“必死,可殺?!倍#骸氨厣?,可虜。”三危:“忿速,可侮。”四危:“廉潔,可辱。”五危:“愛民,可煩?!?/p>
?
*?行軍篇——偵察論
?行軍篇主要是研究古代行軍作戰的指揮與偵察活動的規律。
一、 地形與作戰。
二、 偵察術:一是用間諜來窺探敵軍眾寡、虛實、動靜,對所獲情報分析研究后興師;二是觀察環境的動態變化,從中掌握敵情,“相敵”就是偵察敵情。
三、“模型分析”是集中31種現象,通過概括性分析,揭示觀察事物的方法。
?
*??地形篇——軍事地理論之一
一、?軍事地形學六論。
二、?戰爭風云得失論
????本篇中提出軍隊失敗的六種境況和模式,戰爭失敗模式的研究正是贏得勝利的準備。
孫子指出招致失敗的六種模式:
(一) 以一擊十,曰走;
(二) 卒強吏弱,曰弛;
(三) 吏強而卒弱,曰陷;
(四)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
(五) 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
(六)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將帥與士兵及其相互關系是構成軍隊內環境的主要因素。“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
?
*??九地篇——軍事地理論之一
一、因地制宜論。
二、善用兵者,首先善于選擇戰場。經營者如何搶占市場、保住市場,如何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跟兵家如何用兵占領地形地利有許多相同之處:
1、 用兵要有精銳部隊,要有主力,能打硬仗,占領戰場。經營者要有拳頭產品,要有信得過產品,占領市場。
2、用兵要運籌帷幄,制定戰略戰術。經營也要有短期目標和長遠規劃,也要有正確的經營策略。
3、 用兵要知兵知地,知己知彼。經營也要準確地了解市場、熟悉市場需求。
4、 用兵貴在神速,時間就是勝利。經營更要講時間,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金錢。
三、貴神速論。
??“兵貴神速,先發制人”與“緩兵之計,后發制人?!?/p>
四、團隊精神——常山帥然,生命一體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五、軍紀與愚兵論。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君,迂其途,使人不得慮。------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p>
六、激勵士兵論
七、隨敵應變論。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
*??火攻篇——特殊戰術論
1、 特殊先進武器的作用。
2、 “激將法”——不易察覺的“火攻”形式。古人云:激石成火,激人成禍。
3、 將帥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孫子在《火攻篇》中強調了用兵之道的唯利是爭的原則。
???首先,孫子?的唯利原則,是指考慮問題,采用戰術,制定方針,謀劃戰略要以現實的利害為依據,對所作所為要有一個清醒、冷靜、理智的正確態度。
???其次,孫子的“唯利原則”是公而忘私,是“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而利于主”。
?
*??用間篇——間諜論
用間篇做為兵法的最后一篇與首篇《始計篇》遙相呼應,首尾渾然一體,從而構成了一部完整的兵法體系。
《始計篇》中曰:“兵者,詭道也?!狈粗?,要實事求是,全面準確地了解彼方,這就需要要保密和用間。
1、 保密:是為了不讓彼方知道己方軍事意圖,軍事情報,嚴防我中有他方間諜。
2、 用間:是為了讓己方知道彼方的軍事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