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發展戰略研究
課程背景
2020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主席宣布: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成為中國能源轉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巨大推動力,誰先實現轉型,誰就占有核心競爭力,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本課程將圍繞雙碳發展戰略、碳達峰和碳中和研究成果、我國能源與電力發展規劃,對我國能源轉型和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新型電力市場機遇,工業企業升級與創新進行探討,特別關注的領域可以開展專題討論。
課程大綱
一、 我國的碳排放現狀研究
1、 碳排放、凈排放、碳足跡
全世界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為510億噸,其中中國2019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為105億噸……
人均收入和能源消耗之間的密切關系
我國的碳排放主要是能源活動碳排放占87%,其次是工業生產過程的碳排放。
2、 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
發電、煉油、供熱、制氫、制甲烷、制甲醇
2019年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總量為98億噸
3、 我國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
煉鋼、生產水泥、玻璃、塑料(乙烯等)、造紙
2019年我國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為13億噸
4、 廢棄物處理碳排放
5、 土地森林湖海減碳作用
1顆樹40年吸收二氧化碳4噸。
全球食用類動物飼養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豬糞和牛打嗝放屁,含有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合計每年相當于70億噸二氧化碳。
中國的森林每年相當于固碳5.9億噸
二、 碳排放對氣候環境的影響
1、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變化趨勢
2、 氣候的變化的危害
3、 中國氣候變化趨勢
1951年到2018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
三、 我國碳達峰碳、碳中和發展戰略
1、 我國雙碳目標國際承諾
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2、 碳中和機理
3、 碳中和思路與解決方案
全社會碳中和路徑、能源轉型、產業轉型、電力系統零碳、技術創新、政策機制
4、 我國雙碳戰略的實施路徑和各階段目標
2030年盡早達峰,峰值控制在109億噸,能源活動峰值控制在102億噸。
2030~2050年快速減排,新型電力系統率先實現零排放,全社會碳排放降至13.8億噸水平。
2050~2060年全面碳中和階段,深度脫碳、碳捕集和增加林業碳匯成為重點,2055年左右實現全社會碳中和。
5、 政府在雙碳中的作用
6、 我國現階段能源政策解讀
新能源政策、光伏整縣市推進計劃、新型儲能發展政策、分時電價政策、電力市場、碳交易、電碳市場
7、 雙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到2060年能源系統累計投資122萬億元,帶動整體投資410萬億
四、 我國能源轉型與現代能源體系建設
1、 能源電力發展總體思路
能源生產實現清潔替代,新能源獲得大發展機遇
能源消費實現電能替代,全社會新一輪電氣時代來臨
能源配置采用互聯互通為特征以新能源為主導的新型電力系統
能源技術創新和能源體制革命
2、 我國能源電力十四五規劃和遠景展望
3、 我國能源發展與預測
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終端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
煤炭、石油、天然氣從2020年到2060年的消費發展趨勢預測
4、 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與預測
我國未來40年電源裝機總容量及結構預測
我國煤電產業發展趨勢與轉型機遇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機遇
我國風電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機遇
我國抽水蓄能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機遇
我國新型儲能發展趨勢與市場機遇、電池新材料對儲能的影響
氫能產業發展趨勢與市場機遇
數字化電力系統的創新機遇
五、 我國的產業轉型與技術創新
1、 我國產業轉型的總體思路
2、 能源生產轉型
轉變煤電功能布局、加快開發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積極發展電制燃料
3、 鋼鐵行業轉型
大力發展電爐煉鋼、培育氫能煉鋼、優化鋼鐵產業結構
4、 建材行業轉型
加快電熱爐推廣,加強新型水泥、玻璃生產技術研發,淘汰落后產能,建材碳匯創新
5、 化工行業轉型
大力發展電制原材料、電能替代合成氨、電制化肥等,培育全產業鏈電制化工;推動化工企業入園,提升化工產業聚集度,探索建設碳中和工業園區
6、 交通行業清潔替代
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電氣化鐵路、電氣化飛機、港口岸電、空港岸電、優化交通運輸體系,積極發展電制燃料、生物燃料替代重卡柴油和航空燃油
7、 建筑行業轉型升級
全面提升建筑電氣化水平,推廣光儲直柔建筑,因地制宜推廣熱泵技術、儲熱式電鍋爐、儲冰式電制冷技術,適時推動對燃氣設備的改造
8、 新興的碳匯產業
碳捕集、碳利用、碳存儲
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國土綠化、人工造林)
光伏治沙
BECCS示范、CCUS產業
人造蛋白、海藻產業
六、 碳交易
1、 ?綠色溢價
把我國105億噸碳排放全部移去需要多少錢?
2、 我國的交易
專題研討
一、 雙碳背景下的綜合能源服務
1、 綜合能源服務的市場需求與用戶價值
2、 綜合能源服務的商業模式探討
3、 綜合能源服務投資與運營
4、 綜合能源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
二、 新型儲能與化學電池發展趨勢
1、 新型儲能系統及其核心技術
2、 新能源配套調峰儲能與盈利模式
3、 火電發電機組儲能輔助AGC調頻與盈利模式
4、 電網側儲能電站建設與盈利模式
5、 分布式儲能與盈利模式
6、 微網或獨立電網儲能與盈利模式
7、 化學電池衍化的一般規律
8、 鋰離子電池現狀與發展趨勢
9、 鈉離子電池發展動態
10、 固態電池發展動態
11、 超級電容發展動態
三、 氫能產業發展新趨勢
1、 氫能存在的充要性
液體的能量密度、零碳排放、重卡的續航里程憂郁、國家政策
2、 氫能利用的三座大山
廉價制氫、便利存儲、安全加注
3、 制氫的途徑與技術
4、 電制甲醇將替代直接制氫
5、 氫燃料電動汽車發展趨勢
6、 燃氫發電機組替代改造
7、 氫冶煉鋼鐵
8、 受控核聚變展望
四、智能物聯網低壓開關
1、低壓開關發展現狀與市場分析
2、智能物聯網開關替代傳統低壓電器
3、智能物聯網開關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4、智能物聯網開關在工廠的應用
5、智能物聯網開關創新企業的前途
- 上一個:限電限產背景下制造業的應對方法
- 下一個:新能源電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