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結構設計
電池包的結構分析(本公司產品案例典型分析)
輕量化的目標確立
輕量化設計的成本模型
輕量化設計的方法和工具
輕量化的構造
輕量化的材料選擇
輕量化結構設計原則
l輕量化結構的設計原則
l規則一:直接的力導入與力平衡
l規則二:大的面積慣性矩與阻力矩
l規則三:輕盈的結構
l規則四:利用曲率的自然支撐作用
l規則五:在主承載方向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固設計
l規則六:優先遵循集成化原則
l規則七:面向可裝配的機構輕量化設計
l規則八:達到預期的壽命設計
材料力學
l結構模型
n桿支撐結構:桿、梁
n平面支撐結構:盤、板、殼
n空間支撐結構:
l幾何特征值
l彈性方程
l盤單元彈性定律
l板單元彈性定律
l殼單元的彈性定律
l力流
l力流與內力變量
l剪切力
l實心截面與管截面
l抗剪壁桁梁型材
l剪場設計
l加固箱式型材
靜態不確定結構
l框架結構
l平面桁架結構
l空間桁架結構
l臨界應力載荷
l部分撓曲方法
l桿壓彎
l結構化型芯
l不穩定形狀
桿與梁的穩定性
板材和管的凸起
加固性設計
l殼狀結構
l壓槽
l加強筋
l邊界加固
l翻孔
連接技術
l鉚接
l焊接
l粘接
l特殊連接
l螺栓連接
螺紋連接的設計計算基礎:VDI2230
3載荷和變形條件
3.1可用的計算方法概述
3.2單個螺栓連接計算,力和變形分析
3.2.1同軸緊固單螺栓連接
3.2.2偏心緊固單螺栓連接
3.2.3單邊開放的連接
3.2.4橫向力的影響
4計算步驟
4.1概述
4.2說明
5數值計算
5.1連接的回彈
5.1.1螺栓的回彈
5.1.1.1軸向回彈
5.1.1.2彎曲回彈
5.1.2重疊被連接件的回彈
5.1.2.1同軸緊固單螺栓連接的回彈
5.1.2.2偏心緊固單螺栓連接的回彈
5.1.2.3偏心作用的軸向工作載荷的回彈
5.2載荷系數
5.2.1軸向作用的工作載荷的作用線-距離
5.2.2載荷系數
5.2.2.1基本原理
5.2.2.2確定載荷系數n的步驟
5.3載荷系數和附加螺栓載荷
5.3.1載荷系數和附加螺栓載荷的上限
5.3.1.1同軸負載
5.3.1.2偏心負載
5.3.1.3特殊情況下的外部彎曲力矩
5.3.2偏心載荷情況下上限的關系式
5.3.3開式連接的關系式
5.4預加載荷
5.4.1最小夾緊力
5.4.2預緊力的變化
5.4.2.1由于壓陷和松弛產生的預緊力變化
5.4.2.2溫度對預緊力的影響
5.4.3裝配預緊力和擰緊力矩
5.4.3.1力矩控制擰緊
5.4.3.2轉角控制擰緊
5.4.3.3屈服控制擰緊
5.4.3.4擰緊方法的比較
5.4.3.5最小裝配預緊力
5.5應力和應變的計算
5.5.1裝配應力
5.5.2工作應力
5.5.3交變應力
5.5.4螺栓頭和螺母支承面的表面壓力
5.5.5嚙合長度
5.5.6剪切應力
5.5.6.1概述
5.5.6.2載荷分布
5.5.6.3靜載荷
5.5.6.4動載荷
6提高螺栓連接工作可靠性的設計
6.1螺栓連接耐久性
6.2螺栓連接的松脫
l
不同擰緊工藝和超彈性擰緊基礎
n扭緊工藝基礎
n螺紋連接的摩擦系數的重要性
n角度和扭矩監測
n螺栓靜態扭矩失效分析
n螺栓疲勞失效分析
l
結構優化
l數學優化方法
l結構參數的極值
l簡單最小化計算
振動應力載荷結構
l應力載荷變化評估
l失效分析
l殘余強度分析
結構可靠性分析
l系統可靠性
l MTTF
l早期失效和磨損失效
- 上一個:公差疊加分析3DCS
- 下一個:現代企業“六型”班組創建實操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