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性命雙修之道
課程背景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滋養了華夏兒女上下五千年,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讓炎黃子孫至今都為此而自豪。英國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說過:“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的文化將引領人類走出迷誤和苦難,走向和平和安定。”但由于近代中國積貧積弱,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嚴重的沖擊、扭曲和破壞,使得許多現代中國人對傳統文化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認同,使得中華民族已經快要找不到自己精神的家園,找不到自己靈魂的皈依,找不到自己的根在哪里…… 作為炎黃子孫,不了解、不理解、不繼承傳統文化是一種恥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亟待重新樹立文化的自信,以開放包容的胸襟,既積極學習、吸收西方的優秀思想和文化,又適應時代的要求,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破舊立新,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近年來興起的“國學熱”反映了中華兒女尋根問祖、重建精神家園的迫切祈盼。但令人擔憂的是,在這樣的“流行”和“時尚”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許多商業化、功利化、神秘化甚至妖魔化傳統文化的觀點大行其道,反而更加加深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誤解和誤讀,實在令傳統文化真正的行持者不忍卒睹! 本課程基于實踐派講師真修實證的體悟,以傳統文化三條根——儒、釋、道為基本框架,去蕪存菁,博古融今,以人為本,高度凝練,將古代文明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將傳統文化中性命雙修的道法精髓和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為繁忙的現代中國人更加深入地學習、研究、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打開登堂入室的大門,為現代人古為今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學修和繼承傳統文化,以更好的身心狀態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思想、理論和方法。
課程目標
?全面了解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 ?以現代視角全新審視和理解傳統文化 ?發掘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古為今用 ?掌握傳統文化中性命雙修之道法精華 ?以傳統文化促進身心健康與生命和諧
前言:傳統文化學修之道
q?國學“四化”論
q?國學講師“四派”論
q?澄清對傳統文化的誤解
q?現代人如何學習傳統文化
儒家修齊治平之道
q?儒家修學的目標
q?君子成功之道——《大學》
q?君子處世之道——《中庸》
q?君子平天下之道——《論語》
q?儒者心中的天下——《禮記》
道家無為修真之道
q?道家與道教
q?道家思想的核心與精髓
q?道家修煉的高目標
q?道家修煉的層次與方法
q?道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的影響與貢獻
佛家破迷開悟之道
q?佛教的起源與歷史
q?佛家的教學體系
q?佛家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q?佛教的主要分支與修煉方法
q?佛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的影響與貢獻
結語:中華文明的根髓與中國夢的實現
- 上一個:中華傳統文化精要
- 下一個:中華百家和鳴國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