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業工程實踐應用培訓—工時的測量與設定方法
IE工業工程實踐應用培訓—工時的測量與設定方法
IE工業工程實踐應用培訓
——工時的測量與設定方法
參加對象:
中高層管理者、設備工程師及部分IE愛好者
課程收益:
1、掌握全局觀與局部觀下的效率評估方式,了解全局觀下的有效產出觀念。
2、學習系統思考方式下的局部改善方式,了解工時的定義和收益。
3、學習如何區分增值和非增值的工作及活動,以增值的方法優化流程,提高效率
4、學習掌握如何進行動作的分解與優化
5、學習掌握標準動作的時間測算方式與標準工時的制定方式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引言:全局觀下的效率評估
1、什么是效率?
1.1.、傳統效率衡量的誤區。
1.2、全局觀下的有效產出評估方式。
第二部分 標準工時的定義與作用
1、標準工時的定義及分類
1.1、標準工時制定的基本條件
1.2、標準工時分類:人機工時
2、標準工時的作用
2.1、成本管理:計件制條件下的工時核算
2.2、工廠生產管理
2.2.1、生產計劃
2.2.2、產能管理(設備管理)
2.2.3、效率管理(員工績效考核)
2.3、工藝流程管理(工藝技術部)
2.3.1、生產線平衡
2.3.2、作業方法改進
2.4、人員培訓:標準作業程序(SOP)
案例:“一點課”方式的培訓教材
第三部分 動作分析:確立標準化的動作作業程序
1、IE的創立來源
2、動作及動作分析方法
2.1、動作的定義
2.2、動作分析的目標
2.3、動作分析的種類
3、動作改善的目標和順序
4、基本動作分析法與作業改善
5、動作改善案例
6、標準作業化流程(SOP)
第四部分 時間分析
1、時間分析的目的與用途
2、時間分析的開始
3、現場時間分析
4、使用秒表法的時間分析方法
4.1、觀察工具的準備與使用
4.2、時間觀察的順序
4.3、反復性作業時間分析順序
4.4、非反復性作業時間分析順序
第五部分 標準工時的設定
1、標準工時的構成
1.1、主作業時間:目標作業(主體作業)、輔助作業
1.2、準備作業時間
1.3、富余時間
1.3、1.人為富余
1.3、2.其它富余
2.標準工時的制定步驟與注意事項
2.1、1.標準工時制定的八步驟
2.1、2.測量標準工時的要點
3、標準時間和評估值
4、設定標準時間的順序
5、標準時間和寬裕時間
6、案例 標準工時的實用案例分析
- 上一個: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PMC)培訓課程
- 下一個:世紀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