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培育先進文化的過程、特點和經驗
【課程背景簡介】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從陜北吳堡縣的川口渡口,度過滔滔的黃河。他們將穿過晉綏解放區,前往河北平山縣的西柏坡,迎接全國革命的最后勝利。經過20分鐘的航行,毛澤東乘坐的木船平穩抵達黃河東岸。他徐徐回望對面那片黃土地,深情的說了一句:“陜北是個好地方!”
就是在這個地方,毛澤東和自己的同志戰斗生活了13年。就是在這13年里,就是在延安就是在陜北這片貧瘠的黃土地上,中國共產黨從少年走向成年,從幼小走向成熟,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轉敗為是勝的歷史性轉變。正因為如此,延安被稱為中國革命的圣地,延安13年的崢嶸歲月被稱為扭轉乾坤的黃金時代。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絕處逢生?歷史為什么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讓我們重返歲月的長河,追尋這支革命之船在延安的足跡,重溫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讓歷史告訴現在,讓歷史啟迪未來。
━━━━━━━━━━━━━━━━━━━━━━━━━━━━━━━━━━
課程大綱
1、思考:為什么延安被稱為中國革命的圣地?
2、延安時期時間線:
1935年11月--1938年9月?創辦大批窯洞大學,組織學習,培養干部
1941年5月—1945年4月??組織全黨同志,特別是在職干部,開展學習運動
1941年5月—1945年4月 ?進行學習改造和普遍的整風運動
3、思路:通過學習——整風——脫困
━━━━━━━━━━━━━━━━━━━━━━━━━━━━━━━━━━
第一講:培育學習文化的過程
一、延安窯洞里淬煉了共產黨人的哲學思想
1、介紹一系列著作的誕生過程
(1)1939年10月《<共產黨人>發刊詞》
(2)1939年12月0《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3)《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論聯合政府》
(4)1940年1月《新民主主義論》國民黨的思想攻勢,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新民主主義論》對于黨要建設什么樣的新國家勾畫出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輪廓,闡明了切實可行的目標方向。
(5)《論持久戰》的創作背景。
(6)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
2、埃德加 · 斯諾《西行漫記》的記錄
二、六屆六中全會啟動學習運動
1、組織全黨同志,特別是在職干部,開展學習運動
2、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1)學習運動是必要的
(2)學習運動是可能的
(3)學習運動是會有成績的
(4)學習應該學到底
3、黨中央對學習運動的九項要求
4、專門成立干部教育部,設定學習節
三、群賢畢至 組建“窯洞大學” ?
1、平型關大捷之后,大批青年投奔延安
2、南京報國無門,延安充滿生機
3、創建一系列“窯洞大學”,大師授課
四、將學習和開展整風運動相結合
1、開展整風運動的背景
2、《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
3、學習運動中出現的問題
4、在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五、總結學習成果,形成了毛澤東思想
1、中共七大的召開
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
六、實事求是,不尚空談
1、六屆六中全會的主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六屆六中全會的成果:形成實事求是的作風
3、構筑起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大廈
━━━━━━━━━━━━━━━━━━━━━━━━━━━━━━━━━━
第二講:培育學習文化的特點
一、毛主席個人起榜樣和表率作用
1、毛澤東的日記記錄
2、毛澤東其人其事其才華
3、梁漱溟等人對毛主席的評價
二、全黨總動員 爭當學習模范
1、朱德的表率作用
2、張聞天撰寫《農村調查》一書
三、通過學習加強黨員修養 ?
1、劉少奇《論共產黨人的修養》 ??
2、陳云《我們為什么開除劉力功的黨籍》
3、黨性修養是共產黨員的必修課
4、黨性修養的重要性
四、學習不“閉門造車”重視和各界人士溝通,延安紅遍世界
1、和斯諾、赫爾利、陳嘉庚等人的對話
2、1944年中外記者團參觀考察延安時的報道
3、毛澤東和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的對話“窯洞對”
五、學習、生產兩不耽誤
1、延安時期的糧食恐慌與困難
2、軍民大生產運動
3、各界人士對軍民大生產運動的評價
━━━━━━━━━━━━━━━━━━━━━━━━━━━━━━━━━━
第三講:培育學習文化的經驗
一、始終堅持實事求是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不斷構筑理論體系
三、通過抓學風,帶動作風建設
1、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2、延安時期黨的突擊運動:切實整理支部
3、延安作風 PK 西安作風
4、發揚民主集中制,統一全黨思想和行動
5、建立“三三制”
四、永遠體現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1、人民觀、從嚴治黨、官民一致等
2、支前民謠的背后:兵民乃勝利之本
━━━━━━━━━━━━━━━━━━━━━━━━━━━━━━━━━━
【結語】
引斯諾之困—東方魔力之迷
延安精神的內涵
- 上一個: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與堅守黨課大綱
- 下一個:新時代如何傳承和弘揚英烈精神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