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
【培訓對象】?
【培訓收益】?
一、Basel I → Basel II→ Basel III
1、 Basel I → Basel II→ Basel III
2、 實施新資本協議的影響
3、 三版巴塞爾協議的歷史沿革
4、 新資本協議(Basel II)確立資本監管制度的框架
5、 驅動力量:國際化大銀行的風險管理實踐
6、 變遷主體:國家化大銀行(特別是歐洲銀行)
7、 主要標志:資本與風險關系更加密切
8、 變革核心: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主要關注資產負債表的左方-資產
9、 變革目的:更加經濟地運用資本提高資本回報率
10、 理論基礎:有效市場理論,反映了監管制度順應市場變化?
11、 Basel III 提高資本監管標準
12、 新增流動性和杠桿率監管標準
13、 改革風險加權資產(分母)的計算方法
14、 資本定義(分子)改革起點:會計資本(所有者權益)
15、 資本定義(分子)改革目標
16、 提高資本工具的損失吸收能力
17、 提高資本充足率的監管標準
18、 Basel II → Basel III的制度變化
19、 Basel I → Basel II的制度變化
20、 變遷動力:金融危機
21、 變遷主體:監管當局主導
22、 顯著擴大了風險覆蓋范圍
23、 從資產方擴大到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要素
24、 從單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大到整個金融體系
25、 從金融體系擴大到實體經濟
?
二、中國版Basel III的的核心內容
?
1、 中國銀行業資本監管制度的發展
2、 《辦法》整體情況
3、 《辦法》框架結構(1)
4、 《辦法》框架結構(2)
5、 多層次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
6、 資本充足率的國際比較
7、 資本監管要求的現實基礎
8、 確立以資本為核心損失吸收機制
9、 審慎資本定義(1)
合格資本工具
---吸收損失能力決定資本屬性
Basel II下的資本構成
Basel III下的資本構成
10、?審慎資本定義(2):資本扣除
11、?審慎資本定義(3):主要變化
12、 超額貸款損失準備處理方法:權重法
13、 超額貸款損失的處理方法:內部評級法
14、 不合格資本工具的過渡期安排
15、 擴大風險覆蓋范圍,確保風險加權資產的審慎性和國際可比性
16、 信用風險權重體系的調整
17、 商業銀行內部資本充足評估程序要求
18、 重新確定商業銀行分類方法:轉變資本監管重點
19、 分類監管措施
20、 合理確定資本充足率達標過渡期
21、 信息披露(1)
第三支柱的監管理念
22、?信息披露(2)
23、 信息披露(3)
三、實施新資本協議的影響
1、 Basel III對國際銀行業資本水平的影響:短期影響 對國內銀行短期影響不大
2、 Basel III對國際銀行業資本水平的影響:長期影響 中長期影響基本可控
3、 四大工具立法和實施
- 上一個:電商金融對商業銀行沖擊波
- 下一個:解讀十八大-從追求國富到更追求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