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為何沒有全方位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中新經緯5月21日電 題:當前美國為何沒有全方位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作者 屠新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教授
當前國際貿易面臨的最大挑戰,毫無疑問是中美之間日益激化的戰略博弈。
中美建交后相當長時間,中國一直被美國視為一個合作伙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之前中美兩國經濟實力懸殊,美國并未感受到威脅。
在政治體制上,中美之間也并非不可調和,美國一度期望中國向美國模式靠攏。但2008年之后,美國領導力相對衰落,中國快速崛起,客觀上對美國領導者地位構成一定挑戰,導致美國安全感、自信心下降。
加之中國在政治體制上沒有如美國預期向美國模式靠攏,使得美國對中美經貿關系認知發生了重大轉變:美國認為與中國開展經貿活動最終損害了其領先地位,危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或霸權地位。美國的態度轉向直接影響到WTO和多邊貿易體制。
多邊貿易的安全共識正在崩塌
眾所周知,多邊貿易體制是在二戰以后美國領導下建立,當時的基本共識是美國領導下的安全共識。
在多邊貿易體制內,參加貿易總協定的這些國家之間彼此不將對方視為安全威脅,由此各方才能夠開展相互的自由貿易與投資。
冷戰結束以后,原來一些東方體系或蘇聯體系的國家也被納入到美國單極的世界秩序中,在安全上基本遵從美國的領導或保護,在貿易上也接受了美國主導的貿易自由化的世界市場體系。
中國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總體上接受并融入了美國領導的國際體系,在安全上不跟美國對抗,在經濟上推行自由化貿易改革和市場化經濟改革。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總體上是一個合格的秩序遵守者。
由于美國對中國的安全認知上發生變化,多邊貿易體制賴以生存的安全共識正在或已經崩塌。
事實上,從關貿總協定開始就有所謂的國家安全例外,如果一個成員認為跟另一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威脅到了本國國家安全,是可以自由采取貿易限制措施的。但這個安全例外,之前一直沒有被用過。直到2018年,特朗普政府開始用所謂的國家安全例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開始實施貿易限制。
我的觀點是,基本安全共識是開展自由貿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中美之間的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利益沖突,而是大國的戰略競爭。
現在,美國已廣泛地使用各層次、多手段的出口管制措施來限制中國發展。美國的商務部長雷蒙多就公開表示,要用出口管制來限制中國技術進步的速度。
目前,WTO已經對美國的232關稅措施,包括針對中國香港地區的一個出口標簽的案件做出了裁決,認為美國任意擴大國家安全概念的做法違反了WTO規則。但由于美國已經“癱瘓”了上訴機構,現在的WTO其實已不可能有效約束美國的各種行為。
美國沒有全方位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目前,美國仍然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有所顧忌,也沒有全方位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我覺得主要是基于幾個原因:首先,美國還是有點擔心自己的道義形象。雖然美國實施了諸多出口管制,但口頭上仍表示支持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其次,如果與中國完全切斷經貿往來,美國在經濟上難以承受這樣的損失;再次,美國對中國安全的顧慮和質疑還未得到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廣泛共鳴和支持。
中國未來要克服或減緩這種安全困境對于全球貿易的影響,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其一,中國要大力推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尋求并擴大與世界各國的共性,倡導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其二,堅持對外開放,努力擴大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個國家的經貿合作基礎,美國要脫鉤,但我們要掛鉤。
其三,高舉維護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大旗。中國要以自身實際行動遵守與捍衛WTO的各項基本原則
- 上一個: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分析
- 下一個:國際貿易流程控制及關鍵環節風險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