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文化起來
培訓受眾:
1:各企事業單位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工會主席;2:分管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黨委、紀委、工會、宣傳、政工、人事、組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工作人員;3:有待系統掌握企業文化相關知識的非企業文化建設部門的中層干部等.
課程收益:
從務實的角度了解、認識企業文化,掌握企業文化的內涵、作用和重要性,構建新型實效的企業文化,重塑企業靈魂,增強企業凝聚力,從企業文化的高度來有效地加強團隊建設。人是人的環境,通過創造良好的企業人文環境,保證企業的長期、快速、高效、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課程大綱:
1.期待激勵
在你成為領導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長有關;當你成為領導以后,成功都同別人的成長有關。
2.學會思考
世界是因人的思考而改變,推動人類進步的,正是人理性的思考。
如果沒有好的管理,生產資源始終只是資源,永遠不會轉化為產品;人力資源也始終只是資源,不能形成有效的生產力。
一、文化的力量
資源會枯竭,唯有文化才生生不息。
優秀企業的文化經得起時間考驗。總裁們幾經更換,但文化一如既往。文化不是時髦的產物,它是公司永存的特征。
就像法蘭西學校課堂里的話“只要記住我們的語言,把我們的語言留傳下去,我們就不會滅亡……”文化也同樣如此。
企業文化就是一種凝聚力,它還是一種改造人、激勵人的最佳方式,是組織存在與不斷發展的源泉。
二、第三代管理――企業文化
1.第一代管理――經驗管理(1769-1911年)
靠管理者的經驗來進行的管理,管理的好壞完全取決于管理者的個性和聰明才智,管理上最大的特點是人治,靠管理者的強勢領導來管理企業。
2.第二代管理――科學管理(1911-1980年)
它最大的特點是法治,靠制度來管理企業。
3.第三代管理――企業文化(1981年至今)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文治,把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的最重要的方面。
美國蘭德公司和麥肯錫公司的報告:世界500強勝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公司善于給他們的企業文化注入活力。憑著企業文化,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
更有學者預言,企業文化在未來十年內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
三流的企業做產品,緊跟市場;二流的企業做品牌,領導市場;一流的企業做文化,定標準,引領市場。
三、企業文化的誤區
有人給企業文化作了一個比喻:女人都要擦了粉才肯出街,企業也一樣,企業的粉就是那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指企業及其員工的行為習慣和行事風格,具體由全部流程、制度和規定,以及按照這些文件展開工作的人的心態構成。如果用詞匯來形容,有“關注、尊重、支持、協作、寬容、學習、執行、反饋、慎重、果斷、積極、誠信……”
文化是企業經營的過程表現,而不是跨越過程,對結果奢望性的虛妄描述。與務實的企業文化相比,口號、刊物、娛樂等顯得太過輕薄。
四、企業文化是什么
誰用無知的語言,使我的旨意暗味不明。
――耶和華
《辭源》對文化的解釋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積累的意思,所以企業文化是無法一蹴而就的。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成員所共享的價值觀念、愿景和行為規范的總和。
清華大學魏杰教授的定義: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信奉并付諸于實踐的價值理念。
菲利普·科特勒對企業文化的定義是:體現一個組織的經驗、歷史、信仰和標準。
企業文化最通俗的說法就是:這里是這樣干活的。企業文化就是“我們這兒做事的方式”。
價值是客觀的,價值觀是主觀的。價值觀就是我們對“什么事是最有價值、最重要的看法和觀念”。
一個企業的文化來自于它的商業價值觀,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成員的價值觀念,它決定著企業成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人是人的環境。企業文化就是要營造一個合適的、好的人的環境。
五、人本管理
思科總裁錢伯思:“我感覺到就一般而言,從人們的想法來看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想有個好工作,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只要給他們一個適當的機會,他們是愿意這樣做的。”
日本管理經驗:我們與世界上其他地方很不同,我們唯一的自然資源是人們努力工作。
寶潔的聲明:寶潔公司是依賴她的員工及其核心價值而存活著的。
企業無法買到忠誠,只能努力贏得忠誠。
人本管理:企業將人的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之一,并通過順應人性的管理、凝聚人的合力管理和人的需要管理來實現人和企業共同發展。
1.尊重員工
管理者的第一上帝是下屬,第二上帝才是顧客。
2.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果實
讓員工成為事業的合作伙伴
3.隨時、隨地、隨人、隨事促進員工成長
松下幸之助:我們松下公司首先制造人才,兼而生產電器。
真誠對待員工、創造寬松工作環境、培訓專業人才、問題處理透明化,發揮溝通的作用。
4.人本管理不等同于放任員工
可口可樂的人本文化:鐵的紀律,愛的教育。
文化要和嚴格的制度互補。制度規范、約束人的行為,文化讓人知道為什么要這樣。
只有保證制度的公平性、可操作性、嚴肅性、神圣性,制度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六、利潤之上的追求
企業利潤就像人體需要氧氣、食物和水一樣,沒有它們,就沒有生命。但這些不是生命的目的和意義。
維克托·弗蘭克說:每個人在生活中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意義和目的。
文化:將工具性的工作觀轉為較注重精神層面的工作觀。將為生存而工作的觀念,轉變為實現人生意義的觀念。
為使命而工作
工作是人生命意義之所在,公司則是實現人生意義與價值的場所。
美國建國之初,杰斐遜就將社會契約論和主權在民說寫進了由他起草的美國《獨立宣言》之中。《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都從造物主那里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力,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力。為了保障這些權力。所以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則須得到被統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來改變他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一些著名組織的使命:
佛教:普度眾生。
同仁堂:濟世養生。
杜邦公司:通過化學為更美好的生活提供更美好的東西。
沃爾瑪:我們存在的目的是提供顧客物有所值的東西。
(我們要給全世界一個機會,來看一看通過節約的方式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會是個什么樣子。)
波音公司:領導航空工業,永為先驅。
迪斯尼:帶給千百萬人快樂,并且歌頌、培育、傳播“健全的美國價值觀”。
索尼:體驗以科技進步、應用與創新造福大眾帶來真正快樂,提升日本文化與國家地位。
菲利普·莫里斯:捍衛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
最讓人激動的是人的使命感;能讓人產生最大動力,并能為之舍生忘死的,也是人的使命感。
共同愿景:它不再是“他們的公司”,而是“我們的公司”。不是付出,而是投入。
杰克·韋爾奇說:“確立使命始終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職責。除了最終需要對此負責的人外,企業使命的確立既不可能、也不應該授權給其他任何人。
制定核心價值理念時,關鍵步驟是抓住自己真正相信的東西,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為價值觀的東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認為應該是理念的東西。
七、堅守核心經營理念
杰克·韋爾奇說:“公司管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復雜,這又不是造火箭。”
客觀規律的哲學
a.事物發展是有規律的。
b.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可以為人們所認識和利用。
c.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
d.規律是客觀的,并不是說某一規律是永恒的。任何規律隨著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的變化也會發生變化。
管理者想用自己的主觀意志對抗客觀規律,往往適得其反。
核心經營理念是能長期符合該行業發展規律的,你所信奉的經營宗旨。
一些著名企業核心經營理念的分析:
1.沃爾瑪:零售百貨業
核心經營理念:便宜和服務
2.寶潔:日用品生產商
核心經營理念:多元品牌戰略
消費者至上、創造卓越產品、放眼未來。
2. 可口可樂:單一產品生產商
核心經營理念:大品牌戰略
方法:特許經營,品牌管理,由3A(Available買得到、Acceptable樂得買、Affordable買得起)戰略到3P(Pervasiveness無處不在、Preferece心中首選、Price to value物有所值)。
3. 星巴克:咖啡連鎖店
核心經營理念:正宗和溫情
我們從來沒有刻意創建品牌,我們只是在努力追求產品的正宗,并珍視人們的工作激情。
在當今這世上,你已經不可能抓住人們的注意力了,除非你把他人作為一個大家庭中可敬的一員。
4. GE公司:多元化經營企業
核心經營理念:數一、數二戰略
不能達到要求的業務都必須整改、出售或關閉。
方法:消除官僚主義、扁平架構、坦誠精神、無邊界行動、行動學習法、全球化商務、6δ管理等。
5. 微軟、英特爾公司:開創新興行業的公司
核心經營理念:成為行業標準
6. 甲骨文公司:軟件公司
核心經營理念:戰爭營銷,搶占市場。
埃利森信奉:眾人皆敗,唯我獨贏。
埃利森名言:埃利森相信,要把競爭對手置于死地,不僅要打敗他們,還不能給他們活路,必須使他們丟臉,蒙受恥辱。干得漂亮還遠遠不夠,一定要取勝。這是公司存在的原因,也是埃利森存在的基礎。
堅守原則的決策是困難的,而且通常含有兩個層面――有紀律的思想以及短期的犧牲。
麥肯錫的成功與安達信的破產。
7. 麥肯錫:咨詢公司
核心經營理念:專業精神
馬文:最重要的資產莫過于良好的聲譽和人員的素質與專業水準。
八、膽大包天的目標
真正的激勵來自成就感、個人發展、工作滿意度、以及他人的認可。
1.用膽大包天的目標,激勵進步
在美國宇航局鋁合金的大門上寫有這樣一句話:“凡是我們能夢想的,我們都能實現。”
惠普的價值觀是:每件事都有可能。惠普的總裁解釋說:“這不是說每件事情都可以輕而易舉,但的確每件事都有可能。”
奔馳公司總裁埃沙德·路透說:“如果你必須造船,你不必叫人們去尋找木頭,當然也不必呆在那里只顧發號施令和分配繁瑣的工作,你應該引導他們去向往遠方縹緲無際的大海。”
德魯克說:組織的目的是“讓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用一個接一個膽大包天的目標刺激進步。
50年代未,波音首推707噴氣式客機;60年初,波音727;其后波音747。
沃爾瑪剛創辦時,目標是5年內成為阿肯色州最好、獲利最高的雜貨店。其后每過十年就定出一個膽大包天的目標。77年,在4年內成為年銷售額10億美元的公司(亦即增長兩倍以上)。90年,十年內商店數目增加一倍,每平方米銷售額提高60%.
享利·福特43歲時,要讓“汽車大眾化”,推出了T型車。(缺乏持續推出偉大的目標。)
IBM60年代膽大包天的目標:重新塑造電腦工業。推出了360系列大型電腦。
像戰爭中的大戰役,遠大目標的刺激性、冒險性能令人激奮,活力四射,會創造動力,刺激進步。
2.大事業的追求
企業不是避難所,是一個真正的家,只有對這個家能做出真正貢獻的人,才有資格享受這個家的成果。
找工作,不是找一份差事,而是尋求一輩子奉獻的工作。
九、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就是將企業最倡導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內化為全體員工的信念和思想。
企業精神決不僅僅是貼在公司墻上的標語口號,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在公司進行實際的建設和組織架構的設計中,還要反映在公司的工資待遇和福利制度、管理制度、員工的教育和培訓計劃、營銷以及客戶支持之中,它們應該是公司的基本宗旨。企業精神還應當是時時刻刻貫穿到每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舉止中,是公司鼓勵大家各個方面都要按這種行為來做事的準則。
一些著名組織的組織精神:
黃埔軍校:親愛精誠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西點軍校:國家、榮譽、責任
麥肯錫:專業精神
沃爾瑪:?1.尊重個人――成功的基石?? 2.服務顧客――文化的基礎?? 3.追求卓越――前進的動力?
IBM:尊重個人、高品質的服務、追求卓越。
十、企業風格
人有人的風格,企業也應有企業的風格。唯有有鮮明的風格特點,才能彰顯企業的個性,才能塑造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十一、企業文化布道
企業文化是大文化中的小文化,受大文化的影響很深。
張瑞敏在海爾充當的角色,他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
灌輸信仰、嚴密契合、精英主義
廣告:不斷重復同樣的信息是讓信息傳達到位的關鍵。
a.企業精神要長期的反復灌輸,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b.利用多種手段宣傳企業精神(培訓、會議、員工討論、標語口號、企業歌、企業刊物、電子郵箱等)。
c.兼具理念與實際內容的新人培訓與后續培訓計劃,教導價值觀、標準、歷史和傳統。
d.嚴格由內部逐級提升的政策――雇用年輕人,從內部提升,并且從年輕時開始塑造員工心態。
e.宣揚“英雄事跡”和公司典范。
f.獨有的語言與名詞,強化身屬特殊精英團體的意識。
g.公司歌曲、誓詞,強化心理上的認同。
h.在招聘期間或雇用的頭幾年實施嚴格的篩選程序。采用的獎勵和升遷標準明確地與要求員工全心融入公司理念并為一談。
i.用獎賞、競賽和公開表揚獎勵盡力符合公司理念的人,用明顯、有形的懲罰懲處逾越理念界限的人。
j.寬容不違反公司理念的誠實錯誤(小過失),對于違反理念的行為(罪惡)和人員嚴懲不貸或解雇。
k.用慶祝的方式加強成就感、歸屬感和與眾不同的意識。
l.工廠與辦公室布置加強公司的標準與理想。
m.用口頭和文字不斷強調公司的價值觀、傳統及身屬與眾不同團體的意識。
n.用講故事的方式傳承企業精神
通過講述公司的歷史、傳奇和故事,來向新員工傳承企業精神。
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
- 上一個:企業文化是這樣煉成的
- 下一個:企業文化起飛和落地